幼儿园大班案例-小小气象站:了解天气变化.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小小气象站:了解天气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小小气象站:了解天气变化.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小小气象站:了解天气变化一、案例背景在幼儿园大班的自然探索课程中,天气变化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每天晨间谈话时,孩子们总会围绕“今天下雨了”“太阳好大”“风把树叶吹跑了”等内容热烈讨论。为满足幼儿对天气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习惯,教师决定开展“小小气象站”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系统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变化,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转化为学习契机。二、案例描述活动初期,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班级气象站,用废旧纸盒制作天气记录板,设计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卡通图标。孩子们自发分成小组,每天轮流担任“气象播报员”,利用户外活动时间观察天空云朵形状、感受风力大小,用图画和简单符号记录当日天
2、气。一次观察中,朵朵指着天空喊:“老师,云怎么从白白的变成黑黑的了?”这个问题弓发了全班讨论。教师顺势弓1导幼儿连续一周记录云朵变化,发现云量增多、颜色变深时往往伴随降雨。乐乐兴奋地说:“我知道了!云像大毛巾,吸饱了水就会下雨!”随着活动深入,教师引入温度计、风向标等简易工具,指导幼儿学习测量气温和风向。孩子们发现气温与天气的关联,如晴天温度较高,雨后温度下降。在月末总结时,气象小组制作了“天气周报表”,用柱状图对比不同天气出现的天数,还模仿电视节目进行气象播报展示,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三、案例分析本次活动成功激发了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首先,以幼儿兴趣为导向
3、,将日常话题转化为系统探究,符合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年龄特点。其次,活动设计遵循“做中学”原则,通过观察、记录、测量等实践操作,帮助幼儿积累直接经验,建构天气变化的科学认知。再者,教师在活动中扮演支持者、引导者角色,当幼儿提出疑问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推动探究向纵深发展,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小组合作与成果展示环节,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案例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教师深刻认识到生活化课程的重要性,自然现象是幼儿科学启蒙的宝贵资源。但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气象观测工具相对简单,未来可引入电子气象站设备,提高数据准确性;二是部分幼儿在记录过程中缺乏持续性,需要进一步培养其坚持性和责任感;三是活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度不够,后续可结合艺术领域创作“天气主题画”,或融入数学领域开展“天气统计”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幼儿探究过程的个性化指导,关注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科学探索中获得成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案例 小小 气象站 了解 天气 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