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小小医生:感冒与健康教育体验.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小小医生:感冒与健康教育体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小小医生:感冒与健康教育体验.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小小医生:感冒与健康教育体验一、案例背景进入春季后,幼儿园大班陆续出现幼儿因感冒请假的情况。部分孩子对“感冒”存在错误认知,有的认为“吃糖果能治感冒”,有的害怕打针吃药,甚至将感冒与严重疾病混淆。为帮助幼儿科学认识感冒,增强健康防护意识,教师结合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角色扮演的特点,设计了“小小医生:感冒与健康教育体验”活动,将医学知识融入趣味游戏,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健康知识。二、案例描述活动开始前,教师在教室一角布置“医院”场景,准备听诊器、体温计、白大褂等道具,还制作了卡通版的感冒成因、症状、治疗方法图示。活动中,教师先通过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展现小熊因为不注意保暖、不爱喝水而感冒的
2、故事,吸引幼儿注意力。随后提问:“小朋友们,小熊为什么会感冒呀?”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没穿外套”,有的说“总吃冰淇淋”。接着,教师邀请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孩子们积极参与,迅速分配好“医生”“护士”“病人”的角色。扮演“病人”的幼儿根据日常经验,模仿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医生”则有模有样地拿起听诊器检查,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的体温,仔细查看“病人”的喉咙,还对照图示认真分析病情,最后耐心地告诉“病人”:“你是因为没好好吃饭,身体没力气才感冒的,要多喝热水、按时吃药,还要好好休息。”“护士”也配合着给“病人”打针、发药,并提醒“病人”注意事项。游戏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感冒相关知
3、识,如讲解正确的洗手步骤、示范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三、案例分析本次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指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互动中实现的,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不仅加深了对感冒的认识,还提高了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活动将抽象的健康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游戏情境,符合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科学的健康知识,有效解决了幼儿对感冒存在错误认知的问题。此外,教师在活动中的适时引导和支持,为幼儿提供了“最近发展区”,促进了幼儿的深度学习。四、案例反思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仍有改进空间。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幼儿因过于兴奋,导致游戏秩序稍显混乱,今后应提前制定更明确的游戏规则,并加强对游戏过程的组织与引导。活动中虽然涉及了多种健康防护知识,但时间有限,未能让每个幼儿充分展示和表达。后续可以增加活动时间,或开展系列健康主题活动,如“牙齿保卫战”“运动小达人”,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此外,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开展亲子健康知识竞赛,实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案例 小小 医生 感冒 健康 教育 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