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学习简单的礼仪.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学习简单的礼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学习简单的礼仪.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学习简单的礼仪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关注与同伴、老师的互动方式,但由于自我意识较强,常常忽视基本礼仪规范。在日常活动中,幼儿争抢玩具、打断他人说话、不主动问好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文明意识,班级开展了“学习简单的礼仪”主题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生活实践和情景模拟,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二、案例描述在主题活动初期,教师通过绘本故事小熊的礼貌引入话题,故事中因不懂礼貌而交不到朋友的小熊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朵朵说:“小熊打断别人说话是不对的,我说话被打断会很生气。”借此契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设
2、置“做客”“借东西”“排队”等场景。在“做客”情景中,扮演小主人的轩轩一开始只顾自己玩耍,没有招呼“客人”。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讨论:“如果去好朋友家,希望得到怎样的招待?”经过提示,轩轩逐渐学会主动邀请“客人”玩玩具、分享零食,并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随着活动推进,教师在班级设立“礼仪小标兵”评比栏,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午餐时,浩浩主动帮同伴拿餐具,教师及时表扬并奖励他一颗小星星。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主动帮助他人、轮流使用物品,早上入园时主动向老师和同伴问好的声音也更加响亮了。三、案例分析从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来看,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单纯的说教难以让他们理解礼仪的
3、意义。通过绘本故事和情景表演,将抽象的礼仪规范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角色扮演,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其在亲身体验中理解礼仪行为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正面激励策略,设立“礼仪小标兵”评比栏,利用幼儿渴望被认可的心理,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当幼儿的礼仪行为得到及时表扬和奖励时,这种积极的反馈会促使他们重复该行为,逐渐内化为习惯。同时,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模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幼儿的礼貌行为会带动其他幼儿纷纷效仿,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四、案例反思本次“学习简单的礼仪”主题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改进空间。在情景表演环节,部分幼儿由于性格内向,参与度不高,后续可以设计更多小组合作任务,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增强自信心。此外,礼仪教育不应局限于主题活动,需要家园共育形成合力。部分家长反馈,幼儿在园表现良好,但在家中仍会出现不礼貌行为。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方式,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注重礼仪教育,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在园所和家庭中接受一致的教育,真正将礼仪规范融入日常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案例 学习 简单 礼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