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卧冰求鲤:角色扮演学习孝亲品德.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卧冰求鲤:角色扮演学习孝亲品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卧冰求鲤:角色扮演学习孝亲品德.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卧冰求鲤:角色扮演学习孝亲品德一、案例背景随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深入推进,幼儿园大班幼儿正处于道德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卧冰求鲤”作为二十四孝经典故事之一,蕴含着深厚的孝亲内涵,但故事内容与现代生活存在时空差异,对幼儿的理解能力是一大挑战。为了让幼儿在体验中感悟孝亲品德,教师尝试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将抽象的道德概念转化为具象的游戏行为。二、案例描述活动前,教师通过绘本共读、动画短片等形式向幼儿讲述“卧冰求鲤”的故事,帮助幼儿熟悉情节和角色。在准备环节,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角色,有的想当不畏严寒的王祥,有的争着做生病卧床的母亲,还有
2、幼儿主动承担旁白、道具制作等工作。角色扮演正式开始,“王祥”身披单薄的“棉袄”,跪坐在用蓝色卡纸制作的“冰面”上,表情凝重地捶打着“冰块”,嘴里念叨着:“妈妈想吃鱼,我一定要捉到鱼给她补身体。”一旁的“母亲”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咳嗽着。当“王祥”“捉到”鱼,兴奋地将“鱼”递给“母亲”时,“母亲”紧紧抱住“王祥”,哽咽着说:,孩子,你辛苦了。,这一幕引发了其他幼儿的情感共鸣,有的孩子眼眶泛红,还有的在台下小声说:“我回家也要给妈妈捶背。”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感受,孩子们纷纷表达了对父母的爱以及想要为父母做的事情。三、案例分析从幼儿发展角度来看,角色扮演为幼儿提供了直接感知、
3、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幼儿深入理解了王祥孝亲的动机和情感,将故事中的抽象品德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在情感层面,幼儿在扮演过程中真切体会到了角色的情感需求,激发了内心的共情能力,促进了道德情感的发展。从社会交往角度,幼儿在分工合作、角色互动中,提升了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的情境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将传统文化故事与角色扮演相结合,打破了传统说教式教学的局限,使教育内容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参与道具制作,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案例反思本次活动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相结合,通过角色扮演有效传递了孝亲品德,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角色分配环节,部分性格内向的幼儿因不敢主动选择角色而参与度较低,今后应更加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引导、鼓励等方式帮助他们融入活动。此外,活动时间有限,幼儿对故事中孝亲品德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探讨在现代生活中如何具体践行孝道。后续可以开展延伸活动,如“我为家人做件事”打卡行动,让幼儿将在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孝亲品德教育的成果。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教学能力,设计出更多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案例 卧冰求鲤 角色扮演 学习 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