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茶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
《2025年《茶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茶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修订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茶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我公司在茶叶生产等环节全流程安全生产管理,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
2、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员工未按规定查验茶叶原料的供货者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导致农残超标的鲜叶投入生产。2 .配料人员未按工艺配方精准称量辅料,且未执行双人复核制度,造成添加剂超量使用。3 .操作人员违规使用竹制工具或纤维类抹布,导致碎屑脱落污染茶叶加工设备。4 .生产人员未取得有效健康证明上岗,或进入清洁作业区时未穿戴专用工作服。5 .员工未经许可擅自进入茶叶烘焙设备内部检修,未执
3、行通风和氧气浓度检测。6 .包装工序人员未按标准调整封口温度,造成包装膜热封不良导致茶叶受潮。7 .管理人员强令无资质人员操作茶叶杀青设备,违反安全操作规程。8 .员工在车间内吸烟,烟蒂掉落至茶叶原料堆放区,存在污染风险。9 .检验人员未按频次检测半成品农残指标,导致不合格茶叶流入下道工序。10 .叉车司机驾驶时超载运输茶叶原料,导致货叉变形及原料洒落。11拆包人员未检查内袋完整性,致使金属异物混入干茶原料。12 .设备维修人员未切断电源即更换茶叶筛分机的筛网,违反安全作业规程。13 .员工未对进入清洁区的周转筐进行消毒,导致交叉污染。14 .炒茶工序人员未按工艺要求控制炒制温度,导致茶叶焦糊
4、变质。15 .仓储管理人员未按先进先出原则发放原料,导致过期茶叶投入生产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未配备与茶叶生产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如缺少高效的杀青设备、精确实验的筛选设备等,导致设备的性能和精度无法满足生产加工的要求,影响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2 .生产设备脏乱,现场卫生条件差,直接接触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设备、工器具材质采用不当,如采用有毒、有味、非耐腐蚀、易脱落的材质,或表面粗糙、吸收性强,不易清洁保养和消毒,容易滋生微生物,污染产品。3 .生产设备未定期维修保养,未及时记录设备维护情况,用于监测、控制、记录的设备未定期校准、维护,停用的设备未挂停用牌,导致设备运行状态
5、不稳定,监测数据不准确,无法保证生产过程的可控性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4 .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不符合GB5749的规定,如水中含有过量的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且食品加工用水与其他不与食品接触的用水未采用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各管路系统未设置明确标识以便区分,可能导致交叉污染,影响产品质量与安全性。5 .排水设施破损,排水不畅,固体废弃物易进入及浊气逸出,室内排水由清洁程度高的区域流向清洁程度低的区域,无防止逆流的措施,排水系统出入口未设置有防止污染和虫害侵入的措施,易滋生虫害,污染生产环境。6 .未配备相应的食品、工器具和设备等的专用清洁设施,导致清洁工作无法有效开展,设备与工器具清洁不彻底,
6、残留污垢与微生物,影响产品质量。7 .未配备设计合理、防止渗漏、易于清洁的存放废弃物的专用设施,必要时未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车间内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容器标识设置不清晰,老化褪色、破损,与盛装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混用,易造成交叉污染,滋生微生物与虫害。8 .生产场所或车间入口处未设置更衣室,更衣室未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导致工作服受到污染,增加产品被污染的风险。9 .车间入口及车间内必要处,未按需设置换鞋(或穿戴鞋套)设施或鞋靴消毒设施,使员工携带的外界污染物带入车间,污染生产环境。10 .清洁作业区入口未设置与生产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的非手动式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或洗
7、手设施的材质、结构不易清洁消毒,临近位置未标示洗手方法,导致员工手部清洁不彻底,可能污染产品。11 .卫生间未保持清洁,与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卫生间内未设置洗手设施,易造成微生物、污染物扩散,污染生产环境与产品。12 .通风设施严重不足,或不能满足必要的空气过滤净化、除尘、防止虫害侵入的需求,导致车间内空气质量差,易滋生微生物,影响产品质量与员工健康。13 .厂房内未设置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光泽和亮度不能满足生产和操作需要,光源不能使物料呈现真实的颜色,在暴露原料、半成品、成品正上方的照明设施未使用安全型或有防护措施的照明设施,影响员工操作与产品质量检验,存在安全隐患。14 .根据
8、生产需要未配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冷冻以及用于监测温度和控制室温的设施,导致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准确,影响产品质量与稳定性,如杀青温度不达标,无法有效破坏酶的活性,影响茶叶品质。15 .自行检验或部分自行检验的,不具备与所检项目相适应的检验室、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试剂,无法准确检测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可能导致不合格产品出厂。16 .厂房、车间存在虫害、鼠害、鸟类活动侵入的孔隙,门窗破损,未安装有效的防虫害侵入装置,如防蝇灯、纱窗、纱门等,易导致虫害滋生,污染产品。17 .专业清洁设施数量不够及清洁、消毒工器具交叉污染,无法满足生产过程中的清洁消毒需求,影响产品质量与安全性。18 .计量器具未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叶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2025 茶叶 生产 企业 事故隐患 内部 报告 奖励制度 修订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