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资源
(共68021
份)
用时:25ms
-
新版心肺复苏(CPR)初级阶段CAB流程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简要步骤判断意识一一记录时间一一立即呼救一一摆体位一一解开衣扣一一松裤带一一仰头抬亥页法一一判断颈动脉一一胸外按一清理.
-
放射病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下降速度能较好地反映病情程度,尤其在战时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早期化验指标(表2)。急性放射病早期淋巴细胞绝对值(XIO9/.
-
护理规划目标及各项护理标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考核小结202*年1月18日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标准相关知识的考试结果总结如下:参加本次考试的护理人员人数为71人,及格68人,及格率9.
-
护理病例讨论制度1、护理病例讨论是对各科室疑难、危重患者、新开展手术等有临床护理意义、教学意义的病例进行的临床病例讨论,采用科内或院内会诊讨论,旨在总结经验,提高护理业务水平。2、科内病例讨论由护士长.
-
护理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须做到班班查对,下班核对上班医嘱(包括电脑医嘱、医嘱单、治疗单),夜班核对白班医嘱,每周总核对一次。护士长每周应参加两次以上核对医嘱,并有医嘱查对记录。(2)医师.
-
拉塞格征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临床意义异常结果:塞格(LaSegUe)征阳性见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撕神经根炎等。为增加坐骨神经牵拉强度可被动使踝关节背屈,如有椎间盘突出症时,坐骨神经的串痛将明.
-
护理培训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在护理培训的漫长旅途中,安全管理始终是那道不可逾越的底线。作为一名从事护理培训多年的人,我深刻感受到,只有扎实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为学员们筑起坚实的保护墙,保障他们在学习与实操.
-
护理会诊制度1、对于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应及时申请护理会诊。2、护理会诊人员资质原则上为相关专科经验丰富的护土长,或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或从事本专业五年以上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护理骨干。3、会.
-
护理给药查对制度(1)给药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病人如提出疑问,先核实后解释,无误时方可执行。(2)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有效期和批号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3.
-
附件1甘肃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5年版)序号分类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1四环素类四环素米诺环素(注射)替加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口服)土霉素奥马环素(口服)#奥马环素(注射.
-
护理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须做到班班查对,下班核对上班医嘱(包括电脑医嘱、医嘱单、治疗单),夜班核对白班医嘱,每周总核对一次。护士长每周应参加两次以上核对医嘱,并有医嘱查对记录。(2)医师下达医嘱后,.
-
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操作规范【适应证】适用于常规眼外滤过手术不太可能成功、操作技术复杂和困难、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或者已经失败的各种难治性青光眼。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巩膜环扎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
-
手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或前驱期及间歇期,仅用毛果芸香碱滴眼,可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者,或前房角功能性小梁开放1/2周时。2 .瞳孔阻滞因素存在的早期慢性闭.
-
手术和创伤性检查及治疗管理制度一、凡需实施手术或创伤性检查、治疗的患者,主管医师必须及时完成手术或创伤性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二、手术或创伤性检查、治疗前,手术者(操作者)或具有执业资格的第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病因:确切的病因不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严重反应有关。如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等有关。2 .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
-
慢性单纯性鼻炎操作规范系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演变而来,为鼻腔黏膜的一种可逆性慢性炎性疾病。【诊断】一、鼻塞为间断性,交替性,有较多黏液涕。二、检查见鼻黏膜呈现暗红色肿胀,表面光滑,湿润尤以下.
-
心绞痛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住院病人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病历记录,门诊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相关病情记录。2 .病历的采集内容应包括症状的发生、发展、诱因、特别胸痛的位置、性质、放射部位、发作时间.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采集】1 .诱因:淋雨、受凉、过度劳累等,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更易发本病。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2 .症状:(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疲乏等.
-
急企患者就金条记本XXXXX医院XX医院急诊患者就少记录序日期时间姓名性年工作单位或家症状体征接诊接诊接诊诊断及&生患者(X时X分)别龄庭住址护士科室时间处置情况签字去向
-
患者自杀危机干预整改措施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我深知患者自杀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生命的守护,更是对医患关系、社会责任的深刻体现。多年来,我见证了无数生命在我们手中得到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