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案资源
(共13934
份)
用时:29ms
-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由4个活动构成:比较水的冷热,观察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读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观察并认识温度计活动中,通过观察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的形式进行。42页下面的三个问.
-
5我们来制造风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部分,具体是:主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3.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3.4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我们来制造风是大象版科学三年.
-
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工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己经认识了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在三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通过这节课学.
-
离不开的空气一课时教学目标: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教学重点:体会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解决方案:实验体验憋气一分钟,感受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教学难点: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解决方案:通过对氧气和二氧化碳.
-
珍惜水资源姓名:实验一: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实验步骤:1.在容器中装入1升水,代表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2 .从容器中分别取21毫升、6.5亳升、0.5毫升的水装入三个杯子,依次代表冰川水、地下水、河流与.
-
8.水一、教学目的:1 .认识自然界里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2 .学会使用器官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并能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3 .初步具有探索水的兴趣,具有对用水问题的质疑.
-
12.空气教学内容12.空气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认识空气无色、无味、能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初步了解大气层是保护地球的外衣。2、初步具有观察.
-
*3栽培的植物教学内容*3栽培的植物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几种常见的栽培植物及用途。2、了解12种栽培植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等过程。3、会制作粮食标本。4、初步具有.
-
L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材分析】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是教课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它的内容有三部分:I.通过描述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小猫小狗出生方式,以问题形式提出了本单元的研究任务即绿.
-
12.空气一、教学目的:1 .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认识无色、无味、能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2 .初步具有观察空气的客观存在和观察空气的性质的能力。3 .具有勇于创新、乐于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难.
-
5、动物世界教学内容5、动物世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2、具有了解动物趣闻的兴趣和爱好。重点认识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难点认识自然界.
-
15、空气和生命一、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是人、植物、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体会生命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2 .初步具有观察和记录能力。3 .初步具有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
第一课不一样的溶解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 .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2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
-
我们穿什么一.教学目标:1 .过程与方法:(I)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2 .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购买.
-
第四课声音的强弱变化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 .知道声音有强弱之分。2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节声音的强弱变化,通过.
-
第十五课一周的天气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观测及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的基础上,对一周的天气情况进行汇总,主要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周天.
-
1、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内容1、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2、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态.
-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
-
加快溶解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 .了解加快溶解的基本方法2 .了解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科学探索1 .通过问题、假设、实验和验证等几个环节,探索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分别于溶解快慢的关系2 .观察、回忆日常.
-
4、保护植物教学内容4、保护植物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2、了解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体会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