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案资源
(共13934
份)
用时:31ms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资料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小鸡、小鸡、小狗、小马这四种小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
-
儿童诗两首(A、B案)学习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2 .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
-
二泉映月教案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原曲为二胡独奏,经吴祖强改编,使其成为一首弦乐合奏曲。华彦钧U893;-;一;1950)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其代表作品有:二胡.
-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3、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
-
长征教学设计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实表达。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领略了他的雄韬伟略。而这首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怎样的.
-
鲸教学设计六教学过程:设置悬念,唤起求知欲。软件显示深海中的鲸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按鼠标,课题出。生齐读:鲸。设问激趣,引入新课。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
-
鸟是树的花朵教学设计资料【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本课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领悟妙不可言。稀疏。空旷。白腴。优雅的词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
-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局部词语的意思。3、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教学过程:-:谈话导入。.
-
金色的鱼钩(A、B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
-
长征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及难点1 .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3 .了解课文的大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
-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
-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2教学目的:1、理解事情是怎样开展变化的。2、理解跳水为什么是唯一解救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这一段告诉我们为什么板书:放肆(果)取乐(因)。二、讲读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边.
-
落花生教学设计十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词语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大段,着重理解重点段中父亲说的话。对了,大家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作者的名字叫许地.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作者.
-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教养目标:学习生字词,有感情读课文。教育目标:能通过查字典理解词句,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景色,增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开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
-
长征教学设计七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
-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
-
长征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1 .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二、抓字眼、.
-
詹天佑教学设计资料、课前准备:1、师生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2、准备好多种做开凿隧道实验材料。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奉献的思想感情。2、.
-
落花生教学设计三(2)学习目标:1、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找出重点段。2、细读、理解重点段,理解父亲的话。3、进行朗读训练。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