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所表现的童趣。2.品读课文描写中所蕴含的景物美、人情美。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是社戏?.
-
实验中学校本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方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精神,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
-
校本课程书法教育设计方案一、本课程的价值和目的(为什么要开设)“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是以开发、普及、提高技艺和书法鉴赏力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该课程以.
-
实验中学晨读规范一、晨读时间及内容7:007:50完成学科老师布置的内容二、晨读要求1、对教师的要求(1)明确晨读任务,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确定本周本学科晨读内容,晨读前,由课代表在黑板上写明或多媒.
-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重点)2 .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重点)3背诵诗歌,并能学以致用。(难点)【教.
-
教学设计单元名称:SportsandFitness授课内容:LivingLegends用时:45min指导思想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既学习活动的设立应以促进.
-
Unit5Whydoyoulikepandas?SectionA(la一2c)一、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掌握本课重点词汇:panda,zoo,tiger,elephant,lion,giraffe,a.
-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Unit1UsingLanguageinWritingGoodevening,ladiesandgentlemen.Welcometotodaysclass.Intodaysclas.
-
3.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教学设计备课人学科物理课题3.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光的反射、折射以及回声等的初步知识。本节内容在相关实例的基础上,以生活中常见的水波为例,.
-
锦瑟背诵助读一、了解作者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
-
项脊轩志复习巩固面面练1.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存&(),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遮(),雨浑下注;每移案,购?()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
-
锦瑟情境默写训练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是,2 .李商隐的锦瑟中,“,”两句,借用庄周梦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营造朦胧的意境。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李商隐的锦瑟中“.
-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 ,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2 .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3 .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4 .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5 .概括戏剧中揭.
-
锦瑟复习清单一、了解作者李商隐(约813年一约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
锦瑟理解性默写1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2 .“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3 .锦.
-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学习感悟教研室下发了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教研组内分享了道德与法治新版课程标准修订变化概述里面清晰的总结出新旧间的对比差别,深刻感受新版的课程标准重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的变化。.
-
陈情表复习巩固面面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佛段)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夺母志。祖母刘学()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挈.
-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巩固训练(重要词句释义、文言知识梳理、文化常识填空、名句默写训练)一、重要词句释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佛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整体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的科学.
-
尊敬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黄庄中学的田淑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思品学科八年级上册诚信是金这一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一、本课设计的依据:(一)本课的来源:思品学科八年级上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