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案资源
(共17135
份)
用时:35ms
-
1观潮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1观潮【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3.
-
10牛郎织女(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逐字稿牛郎织女教学目标1 .学生能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2 .能感悟具体的语言,感受牛郎、织女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好追求。教学重点:.
-
10牛郎织女(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认识“嫂、恳”等10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字,会写“嫂子、剩饭”等13个词语。2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
-
11短文二篇一等奖创新教案11短文二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句;借助诵读,欣赏两篇短文不同的语言风格。2 .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3 .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
-
1春一等奖创新教案1春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2 .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3 .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教.
-
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记住公式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记住整式乘除的计算法那么;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那么。情感态.
-
数的开方及嘉的运算性质出题人:何瑞娟班级姓名得分一、判断题:(1)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无理数();(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3)无理数包含正无理数、0、负无理数();(4)无限小数是无理数();(5.
-
3.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人教版华南师范大学陈栩林仅供参考一、教学内容数系的三次扩充过程,复数的引入过程,复数概念的知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系扩充的过程及引入复数的需要2、掌握复数的.
-
教案:分式的加减法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 .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那么及其应用.2 .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运算.(二)能力训练要求1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开展符号感.2 .
-
教案: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铝的重要化合物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AI203、AI(OH)3的两性2、掌握Al(OH)3的制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Al(OH)3的两性2、通过启.
-
教案:升华和凝华创设情境: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思考实验:给装有碘的封闭试管加热,让学生观察碘最后的状态,然后让.
-
教案保护水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奉献的社会责任感。过程与方法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
-
课题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知道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2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科学探究目标1 .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
-
教案:数一数课题:数一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25页。教学目标:1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
第6课浩瀚的宇宙教案(教材P5155)授课时间:累计1课时课题浩瀚的宇宙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知道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2 .知道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
-
教案:氧气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
-
教案:从不同的方向看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 .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2 .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二)能力训练要求1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开.
-
?工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工业区位选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工业区位因素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工业分布图、统计图、区域图等为背景,练习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工业区.
-
荷塘月色数学设计【教材分析】单元特点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主要学习抒情散文,需要通过鉴赏品位语言,向深层次赏析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特.
-
语文教学设计模版课题: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一年级课时:1课时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