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是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景下所遵循的规律。而力是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在探讨力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的相.
-
初中乐理基础知识教案初中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和认识书的产生、性质以及乐音体系。二、重点难点:音的分组、等音、自然音级和变化音级。三、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和练习。四、教学时长:1课时五.
-
7.4平行线的性质一、选择题1 .下列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的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2 .如图1,直线ab,/1=.
-
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证明并掌握平行线的另两个判定定理,即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洞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 .经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推导过程,了解推理、证明的方法步骤和格式.【过程.
-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形变及弹力的概念以及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2 .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认识其结构,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3 .
-
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BC1.AD,垂足是C,NB=ND,则NAED与NBED的关系是()A.ZAEDZBEDB.ZAEDZBEDC-ZAEd=ZBEDD.无法确定2 .关于.
-
第4节密度与SH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 .能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 .通过学习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学习体会密度知识与SH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物理的兴.
-
中位数与众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在下面一组数据7,9,6,8,10,12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中位数等于平均数B.中位数大于平均数C.中位数小于平均数D.中位数是82 .已知一组数据X,5,.
-
第2节物质的密度-教学目的:1 .知识和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2)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
-
5. 3汽化和液化1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是:都是物质从态变成态的汽化过程,都要从周围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不同点是:蒸发仅是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
-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彳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2 .能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教师演示教具,.
-
8三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会解三元一次方程组.2 .感受三元化归到二元,再由二元化归到一元的数学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过程,体会其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2节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3、能用密度知识.
-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1、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并用排水法来测量固体的体积。一、选择题1 .下面关于天平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6.2物质的密度一、选择题1.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A.0.5gB.5gC.50gD.500g2.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铁块温度由20升高到70,温度升高了,但质量没变B.把一铅块压成.
-
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A.派遣(qin)拈轻怕重(nian)B.担子(dan)狭隘(yi)纯粹(CE)C.殉职(XtIn)教训(XtIn)安(yan)D.殖民(Zhi)鄙薄(b1.)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
-
7.3平行线的判定一、选择题1 .如图,直线都与直线。相交,给出下列条件:NI=N2;/3=/6;N4+N7=180。;Z5+Z8=180.其中能判断的条件是()A.B.C.D.2 .如图,直线被直线.
-
A.睫状体放松,B.睫状体放松,C.睫状体收缩,D.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薄,晶状体变厚,晶状体变厚,晶状体变薄,11.关于近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薄,B.长时间看近处.
-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课标要求工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学情分析】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秋某个物理量的方法。物理计算题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
-
5.2熔化和凝固教案【课题】熔化和凝固【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上)【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