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离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资源ID:1372506       资源大小:17.4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分离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分离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分离障碍曾用名称不包括以下哪项?()A.歇斯底里B.痛症C.神经症D.恐慌障碍2 .ICD-Il将转换障碍作为分离障碍下的亚类,改称为()oA.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B.分离性遗忘障碍C.分离性身份障碍D.分离性恍惚障碍3.分离障碍的发病机制不涉及以下哪项因素?()A.遗传因素B.脑结构与功能改变C.心理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4.分离障碍多在()岁以前发病。A. 25B. 35C. 45D. 555.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的运动障碍不包括以下哪项?()A.肢体瘫痪B.肢体异常运动C.分离性晕倒D.肌肉萎缩6 .分离性遗忘的主要特征是患者不能回忆()oA.未来的事情B.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C.所有个人信息D.他人的事情7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病率约为()oA. 1%B. 2%C. 3%D. 4%8,分离性恍惚障碍的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A.意识改变状态B,智力显著提高C.情感爆发D.身体不受控制的感觉9.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好发年龄是()oA.儿童期B.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C.中年期D.老年期10.分离障碍的治疗以()为主。A.心理治疗B.药物治疗C.物理治疗D.手术治疗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分离障碍是指患者非自主地、间断地丧失了部分或全部心理功能的整合能力,在感知觉、思维、记忆、情感、运动及行为、及环境意识等方面出现失整合状态。2 .ICD-Il中,分离障碍主要包括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分离性遗忘、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附体性恍惚障碍、复杂分离性侵入障碍、分离性身份障碍等。3 .分离障碍的发病机制中,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虐待或性虐待,可能是成年后发生分离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情感丰富但肤浅易变、爱幻想、人际关系中以自我中心、行为表演夸张等个性特征也是分离障碍发生的重要人格基础。4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具备临床特征,临床特征不能用神经系统或生理学异常来解释,患者病前无相关器质性病史,O5 .分离性遗忘的诊断要点中,患者遗忘的内容或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与患者有明确关联,并可能导致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患者对遗忘内容之外的其他记忆保持相对完整,O6 .分离性身份障碍中,患者身上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每一种都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自我体验,有独特的与自身、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模式,此外,患者常伴有7 .分离性恍惚障碍和附体性恍惚障碍的诊断要点是出现恍惚状态,恍惚状态是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意识缩窄、思维改变、感知觉改变、丧失自我控制感、出现强烈情绪、人格解体、现实解体体验等,止匕外,分离障碍集体发作的诊断需考虑发病群体的文化背景及认知、情绪特征,以及群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还要。8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治疗原则中,、分散注意力的技术、降低感官的刺激、松弛训练和体育锻炼等也可能有效。9 .分离障碍的治疗原则强调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为辅,多数患者以门诊治疗为主,少数严重、复杂的患者可住院治疗,其中心理治疗包括持续提供支持性心理治疗,建立有效的治疗关系,进行心理教育、解释性心理治疗,针对不同病程选择干预重点,选用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处理其他共病障碍等,而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对症治疗,如针对抑郁、焦虑、睡眠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症状,可对症使用相应的精神药物治疗,此外,对于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可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等。10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的治疗原则中,心理治疗的原则及可用技术见本章概述部分,其中暗示-催眠治疗有明确疗效,有的患者接受直接暗示治疗后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止匕外,可以教会患者自我催眠练习,防止复发,药物治疗方面,目前没有治疗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的特异性药物,临床上可针对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行为紊乱等伴随的精神症状,使用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和心理治疗联合使用,此外,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患者多就诊于综合医院神经科、五官科、急诊科、康复科等非精神科部门,但常没有提供合适的诊疗,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分离性神经症状会持续多年,应激或内心冲突、人际冲突容易激发分离性神经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明显的、现实的心理应激或创伤,一部分慢性疼痛、外伤患者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因此,ICD-Il不再强调个体心理社会因素与症状的因果关系,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多发生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1:5,患者可以在各年龄段发病,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常与躯体疾病、其他精神障碍共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在被观察或关注时常加重,患者也可能伴随焦虑、抑郁情绪,对症状的焦虑增加时,症状也趋于加重。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分离障碍的描述正确的有()。A.分离障碍患者非自主地、间断地丧失部分或全部心理功能的整合能力B.分离障碍的发病机制与遗传、脑结构与功能、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有关C.分离障碍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为辅D.分离障碍患者多在35岁以后发病2.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的临床特征包括()oA.运动障碍B.感觉障碍C.认知障碍D.情绪稳定3.分离性遗忘的临床表现有()oA.无法回忆特定时间段相关事件或全部事件B.可能出现漫游C.可能并存其他精神障碍D.遗忘内容更广泛、涉及更大时空时可出现漫游4.分离性身份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oA.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B.至少有两种身份或人格状态反复控制患者行为C.不能回忆某些重要的个人信息D.症状不是由于物质使用或其他医学情况所致5.分离性恍惚障碍和附体性恍惚障碍的治疗原则包括()oA.心理治疗B.药物治疗C.物理治疗D.手术治疗6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临床表现包括()oA.对身体完整性的感知分离B,觉得自己不存在,没有灵魂C.感觉周围环境虚无缥缈D.情绪高涨7 .分离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oA.生物学因素8 .心理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经济因素8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oA.具备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的临床特征B.临床特征不能用神经系统或生理学异常来解释C.患者病前无相关器质性病史D.症状开始可能与特定环境、特定事件相关9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治疗原则包括()oA.认知干预B.催眠治疗C.家庭治疗D.药物治疗10.分离障碍的临床分类包括()oA.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B.分离性遗忘C.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D.分离性身份障碍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分离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2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患者多就诊于综合医院神经科等非精神科部门。()3 .分离性遗忘的患者病前无器质性遗忘的病史。()4 .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常伴有抑郁心境。()5 .分离性恍惚障碍和附体性恍惚障碍的症状可能受文化背景影响。()6 .分离障碍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7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临床特征不能用神经系统或生理学异常来解释。()8 .分离性遗忘的诊断要点中,患者遗忘的内容或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与患者有明确关联,并可能导致患者处于应激状态。()9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0 .分离障碍的集体发作多发生于常在一起生活、有相似文化价值观、封闭的人群中。()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分离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 .简述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的临床特征。3 .简述分离性遗忘的诊断要点。4 .简述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治疗原则。参考答案、单选题1. D2. A3. C4. B5. D6. B7. B8. B9. B10. A二、填空题1 .自我(身份)2 .恍惚障碍3 .暗不性高4 .症状开始可能与特定环境、特定事件相关5 .临床表现不能用神经系统疾病或物质使用来解释6 .抑郁心境7 .排除集体中毒、感染等生物性病因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文化-社会因素的解释8 .应激控制策略9 .B受体阻滞剂10 .(略,内容过长)三、多选题1. ABC2. ABC3. ABCD4. ABCD5. AB6. ABC7. ABC8. ABCD9. ABCD10. ABCD四、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V9. ×10. 五、简答题1 .分离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因素使一级亲属患病率有一定升高,脑结构与功能改变如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减少、前额叶功能下降等;心理因素方面,重大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重要发病因素,童年期创伤性经历可能为成年后发病埋下隐患,且暗示性高、情感丰富但肤浅易变等个性特征是重要人格基础;心理社会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视,患病率和症状表现形式受社会文化及其变迁影响,文化封闭、贫穷地区及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患病率相对较高。2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的临床特征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等多方面异常,运动障碍包括肢体瘫痪、肢体异常运动、分离性晕倒、分离性抽搐、发音异常、吞咽症状、分离性木僵等,感觉障碍涉及躯体感觉异常及特殊感觉障碍,认知障碍则可能出现假性痴呆等情况,且这些症状在被观察或关注时常加重,患者还可能伴随焦虑、抑郁情绪,症状的加重与对症状的焦虑增加相关,不同类型症状可单独或合并出现。3 .分离性遗忘的诊断要点包括患者病前无器质性遗忘病史及认知功能减退表现,遗忘出现迅速且有相对明确的症状起始时间点,或与特定环境、事件相关,遗忘内容与患者应激状态相关联,同时患者对遗忘内容之外的其他记忆保持相对完整,临床表现不能用神经系统疾病或物质使用来解释,并需与普通遗忘、痴呆、外伤后遗忘、抽搐发作后遗忘、与物质使用相关的遗忘、分离性身份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诈病和做作性障碍等进行鉴别诊断。4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治疗原则涵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心理治疗通过认知干预帮助患者逐步认识到分离的部分并促进整合,催眠治疗旨在营造轻松精神状态,以减轻消极生活事件带来的影响,如减轻闪回、分离性幻觉等症状,去除隔离情感和记忆的心理屏障,家庭、夫妻治疗和系统理论有助于处理患者自我体验与家庭、同伴关系的复杂化问题,稳定家庭关系并应对症状;药物治疗方面,抗抑郁药可减轻抑郁、稳定情绪,B受体阻滞剂、抗惊厥药、苯二氮草类药物等能减少侵入性症状、警觉性增高和焦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过度焦虑和侵入性症状可能更有效且耐受性更好,对于EEG异常患者,卡马西平可能减少攻击行为,存在强迫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抗强迫药物与抗抑郁药。

    注意事项

    本文(分离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