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初二学生的校长发言.docx
致初二学生的校长发言亲爱的初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想和大家聊一个实实在在的话题咱们初二这学期,就剩下最后两个月了。别小看这六十多天,它可不是简单的学期收尾,而是咱们从初二迈向初三的关键台阶。就像跑接力赛时,最后一棒的冲刺速度,直接决定下一棒能不能领先。今天我不想说太多大道理,就和大家聊聊,这两个月里,咱们能做些什么,才能让初三的路走得更稳、更顺。一、锁定目标,做好规划一一让每一步都有方向咱们先想想,这两个月要往哪儿使劲?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提高成绩”,但这太空泛了。不如拿出上学期的成绩单,一笔一笔地看:数学哪类题总错?物理哪个知识点总混?英语作文是不是总在一个分数段徘徊?把这些“老大难”列出来,就是咱们的“短期目标清单”。比如二次函数次函数应用题,每天做3道,坚持三周,肯定能找到感觉;英语完形填空总丢分,就每天精读一篇,把高频固定搭配记在小本子上,利用课间翻一翻。除了这些“小目标”,也可以抬头看看远方。心仪的高中去年录取线是多少?自己现在的成绩还差多少?把这些数字记在心里,不是为了给自己压力,而是让初三的努力有个明确的方向。就像走路时看着路标,总比闭着眼睛瞎闯强。定好目标后,得学会“掰着手指头过日子”。两个月看似不长,但拆成周计划、日计划,就清楚多了。早上到校后,利用早读前的10分钟背几个物理公式;午休时花15分钟整理上午的错题;晚自习前,先花5分钟写下当晚要解决的3个问题。记住,计划不是给别人看的,是帮自己抓重点的。就像农民种地,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施肥,庄稼才能长得好,咱们的学习也是一个道理。二、高效学习,注重实效一一让每分力气都用在点子上这两个月,最怕的就是“瞎使劲”。有的同学天天熬夜刷题,成绩却没起色,问题可能就出在“效率”上。课堂上的45分钟,比课后两小时都金贵。老师讲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时,眼睛别盯着窗外;分析物理电路故障时,手里的笔跟着画一画;英语老师讲完形填空的上下文逻辑时,别忙着记答案,先听懂为什么选这个词。课堂上听懂一个知识点,比课后花半小时补课强得多。做题不在多,在“精”。比如数学题,同一类型的题做3道能掌握方法,就不用做10道;物理的力学计算题,搞懂受力分析的步骤,比盲目套公式强。更重要的是整理错题,错题本不是抄题本,要写下“当时错在哪”:是公式记错了?还是思路走偏了?每周花半小时回头看看,比做新题更有用。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这个道理一一光做题不琢磨,力气都白花了。还有个小窍门:每天睡前花5分钟“过电影”。今天学了什么?哪些懂了,哪些还模糊?模糊的地方明天上课重点听。就书包拾书包,知道少了哪本书,第二天才能记得带上,学习也是一样,清楚自己的“漏洞”在哪,才能补得精准。三、调整心态,稳步前行一一把压力变成动力说到学习,谁都有头疼的时候。数学的几何辅助线总画不对,物理的浮力计算总出错,英语单词背了又忘这很正常,就像走路总会遇到绊脚石。关键是别被这些“绊脚石”吓住。有的同学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觉得“完了,我学不会了”,其实一次成绩代表不了什么,就像打篮球,没人能保证每次投篮都中,重要的是接着投下一个。咱们这个年纪,情绪有点波动也正常。觉得烦了、累了,别硬扛着。和同学聊聊天,跟老师说说困惑,或者去操场跑两圈,把心里的“疙瘩”解开。记住,心态就像方向盘,稳了,车才能开得直。遇到困难时,想想那些比咱们更努力的人:操场上晨跑的老师,办公室里备课到很晚的班主任,他们都在为咱们的成长使劲,咱们自己更得稳住。古人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个月肯定会累,但累得值得。就像农民弯腰插秧,看着辛苦,到了秋天才有收成。现在多克服一个难点,初三复习时就少一份慌张;现在多一分坚持,明年中考时就多一分底气。四、善用资源,携手共进一一别做孤军奋战的“独行侠”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课堂上和同学讨论解题思路,可能突然就“开窍”了;遇到不懂的问题,大胆问老师,老师的一句话可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有的同学不好意思问,觉得“问了显得我笨”,其实恰恰相反一一敢于承认“我不懂”,才是想进步的勇气。同学之间也是互相学习的好伙伴。课间一起背单词,晚自习后互相抽背历史年代,遇到难题一起琢磨。就像拔河,大家劲往一处使,才能赢。当然,竞争肯定有,但良性的竞争是“你追我赶”,不是“互相较劲”。看到同学进步,真诚道声“你真棒”,自己也加把劲,这样的氛围里,大家才能一起往前跑。还有咱们的老师,他们就像向导,熟悉学习路上的每一条“岔路”。别等到初三才想起找老师请教,现在就可以主动点:“老师,这个知识点我总混,您能不能再讲一遍?”老师不怕学生提问,就怕学生有问题不说,闷在心里越积越大。家里的父母也是后盾,累了跟他们说说话,遇到困难跟他们聊聊,他们的支持,会让咱们更有力量。同学们,这两个月,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快的是时间不等人,慢的是只要踏踏实实地走,每一步都算数。初三的大门很快就要为大家打开,现在的努力,不是为了“赢在起跑线”的口号,而是为了明年此时,咱们能更从容、更自信地走进考场。最后想对大家说:这六十多天,可能会有汗水,会有困惑,但一定也会有进步的喜悦。老师和家长都是你们的后盾,同学是你们的伙伴。抓住这两个月,把该做的事做好,咱们一起,稳稳地迈向初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