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试行).docx
-
资源ID:1364232
资源大小:22.8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福建省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试行).docx
福建省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试行)一、总则(制定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和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有序推进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加快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规范标准的要求,结合福建实际,制定福建省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省“通则式”管理规定)。(二)工作原则1 .底线思维、保护优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切实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规则开展建设活动,强化底线约束,落实底线管控。2 .引导集聚,优化布局。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深入挖潜存量村庄建设用地,引导村庄建设集中布局,推动乡村空间布局优化。3 .以人为本,振兴乡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法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分类有序落实乡村用地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三)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城镇开发边界外未编制村庄规划但有少量建设需求的村庄,原则上为收缩待定类、搬迁撤并类或常住人口规模不超过500人的村庄,以及确需纳入省“通则式”管理规定的村庄。具体适用省“通则式”管理规定的村庄名单由县级自然资源部门组织有关单位提出,经县级政府同意后,逐级上报省自然资源厅,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二、用地布局指引坚持底线思维、合理布局、节约集约、功能复合、统筹协调等原则,统筹考虑乡村建设项目空间需求,规范乡村建设活动。L应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灾害风险防控线等相关管控要求,避开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蓄滞洪区、地震断裂带、洪涝风险易发区、污染地块及重要矿产资源压覆区等不适宜建设区域,优先选址在环境适宜、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地段,引导集聚、预留空间,有利生产、方便生活。4 .新增村庄用地应充分利用原有闲置宅基地、村内空闲地或其他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占用耕地。5 .鼓励农村公共设施应充分利用现有空间,综合行政管理、治理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功能复合设置,选址宜布置在位置适中、内外联系方便的地段,方便村民使用。6 .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防灾减灾、邻避距离等要素,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7 .要加强县域统筹,加强与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等的衔接,强化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融合。三、建设控制要求乡村建设项目应符合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满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建筑退距、建筑间距、建筑高度等。(一)建设标准L村民住宅建设应满足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村民建房每户宅基地面积限额为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利用空闲地、荒坡地和其他未利用地建设住宅,或者对原旧住宅进行改建的,每户可以增加不超过30平方米的用地面积。2 .农村“两公”设施配置指引参照附件2。(二)建筑退距3 .道路退距(1)沿村庄道路建设,新建建筑宜后退村庄干路红线3米以上,后退村庄支路红线1米以上,临路方向后退距离如村内有约定的,按照约定退让距离执行。(2)沿铁路及公路建设,应符合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新建建筑后退高速铁路不小于50米、后退普通铁路主线不小于20米、后退普通铁路支线不小于15米,后退高速公路隔离栅外缘或高速公路高架路段上部结构外边线应不小于30米,后退国道应不小于20米,后退省道应不小于15米,后退县道应不小于10米,后退乡道应不小于5米。4 .水系退距沿河道蓝线建设的,后退宽度8米以下的带状水系(沟渠、溪流等),不宜小于2米;后退宽度8米及以上的带状水系(沟渠、溪流等),不宜小于5米;后退面状水系的,不应小于10米。水系蓝线周边宜布置滨水、连续的步行系统或绿化等公共空间,保障滨水空间的共享性。沿海建设的,应符合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建筑后退线有关规定。5 .电力线退距在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和扩建影响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村民建房、农村“两公”设施建设项目。建筑物与各级电压导线边线的安全距离应满足如下退距要求:1千伏以下为1米,110千伏为L5米,35千伏为3米,66110千伏为4米,154220千伏为5米;330千伏为6米,500千伏为8.5米,750千伏为11.5米,100O千伏为15米。(三)建筑间距新建农村建筑间距应满足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要求,住宅建筑前后间距、相邻房屋山墙之间(外墙至外墙)的间距应满足消防、通风和采光要求,建筑宜朝南、朝南偏东或偏西布置。建筑间距应不妨害相邻权、地役权,应保证相邻房屋的正常采光和通行要求。(四)建筑高度1 ,农村村民住房的建筑层数应符合属地有关规定和规划要求。2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建筑高度不应大于15米。其中,农村幼儿园、村卫生所、防疫站等的建设高度不应大于12米。3 .农村建筑高度应满足安全、日照、通风等基本要求,如涉及城市重要景观地区、文保单位、传统村落、自然保护区等特定区域,还应符合城市景观、历史文化、生态保护等特定的高度管控要求。特殊项目确实难以满足上述有关要求的,应充分论证,并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四、组织实施程序L支持保障零星的村民建房、农村“两公”设施建设。在不突破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情况下,可依据省“通则式”管理规定直接办理用地审批、规划许可等有关手续,用地审批、规划许可后将地块范围、用途等通过系统推送更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4 .严格控制村民建房、农村“两公”设施之外的其他项目建设。确需建设的,在满足相关管控要求的前提下,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地块图则,按照村庄规划报批有关规定履行相关程序,报县级政府审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作为用地审批、规划许可等的依据。附件:1.名词解释5 .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配置指引6 .地块图则数据包格式要求附件1名词解释农村“两公”设施:一般指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主要涵盖乡村行政办公、文化科学、医疗卫生、教育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主要包括村庄内部道路、乡村级行政办公、农技推广、供水、排水、电力、电信、邮电、防洪、环卫、公交站点等公共设施;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卫生所、防疫站、敬老院、殡葬等公益事业。附件2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配置指引类型设施名称建设规模/标准设置要求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公共管理村民委员会100300平方米村委会建筑面积不应小于100平方米,宜设于首层,非独立用地,可与其他村委行政管理、服务和文化、体育、绿地设施集中设置。综合服务站150300平方米可与村委会等集中设置,非独立用地。教育设施托儿所、幼儿园<15平方米/人。26班,可与小学联合设置。应设于阳光充足、接近公共绿地、便于家长接送的地段;其生活用房应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的日照标准;宜设置于可遮挡冬季寒风的建筑物背面。建筑层数不宜超过3层。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文体科技综文务层性服心基合化并100平方米包含图书室。可利用现状古厝、祠堂、礼堂、戏台等修缮配置。文化活动场所100平方米包含农村电影放映室。可利用闲置的校舍、旧礼堂和村部大楼改造配置。一综身外健地室合场0.20.3平方米/人宜与绿地结合设置运动场地6001000平方米可作为农村避灾点。医疗卫生村卫生所、防疫N60平方米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人口较少或面积较小的行政村,可与相邻行政村联合设置村卫生室。村卫生室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社会福利农村幸福院0.50.8平方米/人包含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设于阳光充足、接近绿地的地段,且宜结合村庄活动中心设置。物流设施村邮站、快递点N25平方米设置快递服务网点,可与农村淘宝网点联合设置。通施交设村级客运站点宜独立占地城乡公交站点宜独立占地小型停车场停车场用地面积宜按25-30平方米/标准车位计算。停车位可因地制宜,农村宅基地建议按0.51车位/户进行配置。停车场应结合电动车辆发展需求及用地条件,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小型停车场规模不宜太大,优先利用村民闲置地、边角料地等方式,见缝插针设置公共停车场(位),或结合活动广场、公共绿地统筹设置。农水型取施小村设满足生活用水标准80200升/人日,供水水源与区域供水、农村改水相衔接。暂无条件建设集中式供水设施的村庄,应加强对分散式水源(水井、水池、手压机井等)的卫生防护,水井周围50米范围内,清除污染源(粪坑、垃圾堆、牲畜圈等),并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农水也型污联小村处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计算。雨水量宜按邻近城镇的标准计算。不具备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条件的,人口集中和生态敏感地区的村庄采用化粪池+无动力或微动力集中式处理;人口较少的村庄和分散的农户可采用标准三格(四格)化粪池就地分散处理方式,尾水排入山体、林地、农田消纳吸收利用,禁止直接排入水体。电力设施电施变算型设如M小力<栓配变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原则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对人口密集、安全性要求高的地区可采用箱式变压器或配电站。低压线路供电长度不宜超过5。0米;乡村按户平均容量6千瓦以上考虑。通信设施电信、邮电通信主干网采用光缆网。农村通信设施一般向多接入方向发展。村庄通信设施设置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滑坡的地区,应便于架设、巡察和检修。电信、有线电视、移动、联通等通信管道应综合建设,形成综合管道以减少重复建设。一般主干布设46孔,次干预留34孔。环卫设施垃圾收集点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所有行政村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推进农村垃圾有效治理常态化、全覆盖。农贸市场、公共场所等应设置垃圾分类收集房(亭),每个自然村应设置至少1处大件垃圾堆放点。公厕村庄公厕服务人口宜结合户厕普及率情况制定。户厕普及率较高的村庄,公厕服务人口宜为500-1000人/座,且村庄人口规模超过300人时应设置农村公共厕所;户厕普及率较低的村庄,公厕服务人口宜为50100人/座。公厕选址应在农村地区的村庄入口、广场、集贸市场和公共活动场所等人口较集中地点;应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存雨水、无地质危险的地段,方便使用者到达,便于维护管理、出粪、清渣的位置;与集中式给水点和地下取水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30m;与周边建筑的间距应不小于5m,有条件的村庄公厕周围应设置不小于3m宽的绿化带。防灾减灾设施h站灾设蝇防防灾即消等减施其设置要求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划及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苣4-事施殡设村级骨灰楼堂200平方米村庄殡葬设施用地应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安排骨灰楼堂用地。符合自然地质条件安全的前提下,村庄殡葬设施优先选用荒山瘠地。附件3地块图则数据包格式要求地块图则数据采用shp"文件格式,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国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