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整治中“底数不清”的表现形式及整治措施.docx
-
资源ID:1362449
资源大小:10.09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农村集体“三资”整治中“底数不清”的表现形式及整治措施.docx
农村集体“三资”整治中“底数不清”的表现形式及整治措施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但在实际管理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普遍存在“底数不清”的情况。以下是其表现形式及相应的整治措施:一、“底数不清”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资金管理方面1 .账目混乱:部分村集体财务账目不规范,存在账实不符、账外账、白条入账等问题。2 .资金流向不明:部分村集体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存在挪用、侵占、违规支出等现象。3 .债权债务不清:村集体债权债务未及时清理,导致呆账、坏账长期挂账,影响集体经济收益。(二)资产管理方面1 .资产登记不全:部分村集体未建立完整的资产台账,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未登记或登记不准确。2 .资产闲置或流失:部分集体资产(如厂房、设备、林地等)长期闲置,或被个人占用、低价出租,导致资产流失。3 .产权不明:部分资产因历史原因未确权,如集体建设用地、水利设施等权属不清,影响后续经营开发。(三)资源管理方面1 .资源未确权登记: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未进行系统登记,导致权属不清,资源利用效率低。2 .违规占用资源:部分村民或外部企业长期占用集体资源(如耕地、荒山、鱼塘等),未缴纳合理费用。3 .资源开发不合理:部分村集体资源开发缺乏规划,如土地流转价格过低、合同期限过长,损害集体利益。二、整治措施(一)全面清查登记,建立“三资”台账1 .开展清产核资:组织专业力量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确保账实相符。2 .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采用信息化手段(如“三资”管理平台),实时更新资产变动情况,防止资产流失。3 .明确产权归属:对争议资产进行确权登记,确保集体资产权属清晰。(二)规范财务管理,强化资金监管1 .推行“村财务委托代理”:由乡镇(街道)统一监管村集体资金,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代理村会计,防止违规支出。2 .加强审计监督:定期开展村级财务审计,重点核查大额资金使用、债权债务等情况。3 .清理历史债务:对长期挂账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减少集体经济损失。(三)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 .分类处置闲置资产:对闲置厂房、设备等资产,采取租赁、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盘活。2 .规范资源开发:对集体土地、林地等资源,采取公开招标、竞价流转等方式,提高收益。3 .加强合同管理:对历史遗留的不合理合同(如超长期限、低价出租等)进行清理和重新签订。(四)强化监督机制,防止“三资”流失L推行“阳光三资”:定期公开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接受村民监督。4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侵占、挪用集体“三资”的行为依法查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5 .引入第三方评估:聘请专业机构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确保交易价格合理。(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1 .培训“三资”管理人员:定期组织村会计、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2 .引入职业经理人:鼓励有经营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参与“三资”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