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随堂练习.docx
-
资源ID:1361854
资源大小:13.5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随堂练习.docx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A.西汉时期B.三国时期C南宋时期D.隋朝时期2 .两宋时期,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弓I进的优良品种是()A.玉米B,甘薯C,占城稻D,马铃薯3 .宋朝时期,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A.邢窑B.越窑C.哥窑D.景德镇4 .宋朝时,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中书省B.三司C.市舶司D.行中书省5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是()A.会子B.五铢钱C.交子D.开元通宝6 .宋代商业繁荣,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主要是因为()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D.人口的增加7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A.唐朝末年B.北宋中期C.南宋时期D.元朝时期8 .两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8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9 .宋代时,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朝鲜B.日本C,阿拉伯半岛D,非洲西海岸10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B.棉纺织业兴起于北宋时期C.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D.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11 .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宋代的海外贸易发达D.宋代的商业繁荣12 .宋代城市中出现的“瓦子”是()A.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B.专门的商业区C.居民区D.学校13 .宋代手工业兴旺,下列关于宋代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C.宋朝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D.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主要生产白瓷14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农民种植引进的占城稻B.景德镇的瓷器在市面上出售C.回族人在夜市中吃羊肉串D.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15 .宋代经济发展迅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关于宋代经济发展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导致了政治中心的南移C.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D.使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二、材料分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3)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一些新农具,如秧马等。同时,南方地区的水利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大大提高了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材料二:宋代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其中丝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尤为突出。北宋时期,南方的丝织业已经超过了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非常发达。宋代的制瓷业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江西景德镇成为了著名的瓷都。此外,宋代的造船业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等地的造船技术非常先进。材料三:宋代的商业繁荣,城市中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商品种类繁多,不仅有国内的商品,还有来自海外的商品。同时,宋代的海外贸易也非常发达,广州、泉州等港口成为了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朝廷还设立了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列举宋代手工业发达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三、简答题L简述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3 .简述宋代手工业兴盛的表现。4 .简述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5 .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答案一、选择题IC2.C3.D4.C5.C6.C7.C8.D9.D10.B11.B12.A13.D14.C15.C二、材料分析题(1) “苏湖”指苏州和湖州。这句话反映了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南方农业超过北方的现象。(2)材料二说明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这种现象最终出现在南宋时期。(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2.(1)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出现新农具;水利设施完善。(2)丝织业方面,南方超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发达;制瓷业方面,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造船业方面,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造船技术先进,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3)城市中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商品种类繁多,有国内和海外商品;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等是重要外贸港口,朝廷设市舶司管理。(4)宋代经济发展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南方经济发展迅速,超过北方;海外贸易发达。三、简答题粮食作物:弓I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并不断推广;南方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等谚语。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区由南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业发达;棉纺织业兴起,南宋后期,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名窑众多,如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等。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海船配备指南针。商业都市繁荣:开封和杭州成为商业大都市;出现了街市(店铺林立)、早市、夜市、草市和市镇。海外贸易发展:广州、泉州成为大商港,中国商船踪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纸币出现:北宋时,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1.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唐朝中期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到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全面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