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13 我能行》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
资源ID:1361796
资源大小:11.9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13 我能行》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13我能行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S学习重点1 .认识自身优点与长处:通过各种活动,如“送大拇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自己在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优点。比如,有的同学擅长绘画,能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美丽的世界;有的同学善于整理,能把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还有的同学在体育方面表现出色,跑步速度快,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荣誉。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独特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2 .学会欣赏他人优点:培养学生用积极、善于发现的眼光看待身边的同学。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中,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赞美他人的优点。例如,当同学在课堂上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且回答得非常准确时,要及时给予赞扬;当看到同学主动帮助老师整理讲台,展现出热心和责任感时,也要真诚地表达欣赏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相互鼓励的班级氛围。3理解“我能行”的内涵:让学生明白“我能行”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它意味着相信自己具备完成某项任务、克服某个困难的能力。无论是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如学习写字、跳绳,还是在生活中尝试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如自己穿衣、洗碗,都要有“我能行”的信念,并将这种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二、学习难点1 .正视自身不足并积极改进:引导学生客观、勇敢地面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怕被批评或者自尊心较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教师要通过温和、引导性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在数学计算方面比较薄弱,或者在与人沟通时比较胆小害羞。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导致这些不足的原因,是因为练习不够,还是缺乏自信等,并鼓励学生制定计划,逐步改进。2 .将自信转化为持续行动:学生在课堂活动或特定情境下可能会表现出自信,但如何让这种自信延续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稳定的行为习惯,是教学的难点之一。要引导学生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我能行”的积极心态,不断尝试、努力。比如,在学习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摔倒,但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放弃,而是要凭借自信,不断调整姿势、掌握平衡技巧,最终学会骑车。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名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以及身边同学通过坚持和自信实现目标的案例,激励学生将自信转化为实际行动。三、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小明画画画得很好,这是他的()A.不足B.优点C.爱好2.当你看到同学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你应该()A.不理他B.嫉妒他C.赞美他3小红不敢上台表演节目,她应该对自己说()A.我不行B.我试试,我能行C.太难了,算了4.下列属于“我能行”表现的是()A.遇到难题,看都不看就说不会B.尝试自己洗衣服,虽然洗得不太干净,但很努力C.让妈妈帮自己整理书包5小明跳绳总是跳不好,他应该()A.不再跳绳了B.分析跳不好的原因,努力练习C.怪跳绳不好(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1 .每个人都只有优点,没有不足。()2 .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3 .说“我能行”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4 .当遇到困难时,只要说几遍“我能行”就可以解决了。()5 .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能让我们更自信。()(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两个优点,并举例说明。2 .当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用“我能行”的心态去克服它?(请举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四)实践题(10分)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每天发现一位同学的优点,并真诚地赞美他/她,然后记录下来。日期被赞美的同学赞美内容同学的反应四、答案(一)选择题1.B2.C3.B4.B5.B(二)判断题1.×2.3,×4.×5.(三)简答题1 .示例:我的优点一是很有耐心。比如我给弟弟妹妹讲故事的时候,不管他们问多少问题,我都能耐心解答。二是我很勤劳,周末我会主动帮妈妈扫地、擦桌子,把家里打扫得很干净。2 .示例:有一次我学骑自行车,总是掌握不好平衡,一直摔倒。但是我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分析了原因,可能是我的速度太慢了所以容易倒。然后我就试着加快速度,经过多次练习,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四)实践题(答案根据学生实际填写情况而定,主要看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实践,并真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