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卖炭翁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S学习重点(一)诗歌内容理解1 .整体把握: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卖炭翁辛苦烧炭运炭,最终炭被宫使以近乎掠夺的方式夺走的故事。要清晰梳理出事件的起因(卖炭翁烧炭)、经过(运炭至集市等待售卖)、结果(炭被宫使抢走)。2 .诗句解读“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明确卖炭翁的身份及烧炭地点,理解其劳动的艰辛,在深山老林中艰难地砍柴烧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外貌描写,生动刻画出卖炭翁长期受烟熏火燎的形象,突出其劳动环境恶劣与年岁已高。“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以自问自答形式,点明卖炭翁烧炭卖钱只为解决基本的衣食问题,反映其生活贫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经典语句。身上衣服单薄本应盼天暖,但为了炭能卖个好价钱,却希望天更寒冷,深刻展现出其生活的无奈与艰难。“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描绘卖炭翁运炭的过程,雪后清晨驾车,路途艰难,牛困人饥,到达集市后只能在泥中歇息,进一步突出其辛苦。“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通过对宫使的外貌、动作描写,展现出宫使的骄横跋扈,他们仗着皇帝的命令强行抢夺。“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明宫使掠夺的残酷,用极少价值的红纱和绫换走了卖炭翁千余斤的炭,揭示了“宫市”的掠夺本质。(二)人物形象分析卖炭翁勤劳善良:从“伐薪烧炭南山中”可看出其为了生活不辞辛劳地劳动。年老困苦:“两鬓苍苍十指黑”“身上衣正单”等语句体现出其年龄大且生活贫困。无奈无助:面对宫使的掠夺,虽“惜不得”,但也只能无可奈何,没有反抗的能力。1宫使骄横跋扈:“翩翩两骑”的神态,“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的动作,都表现出他们的傲慢和仗势欺人。冷酷无情:用极低价值的物品强行换走卖炭翁辛苦烧的炭,毫不顾及卖炭翁的生活。(三)写作手法赏析1.对比手法卖炭翁自身矛盾对比:“身上衣正单”与“心忧炭贱愿天寒”,突出其生活困境与无奈心理。卖炭翁与宫使对比:卖炭翁的困苦、无奈与宫使的骄横、残暴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宫市”的罪恶。炭的价值与交换物品价值对比:“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突出宫使掠夺的残酷性。1 .细节描写:对卖炭翁的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及宫使的动作(“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二、学习难点(一)深入理解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2 .“宫市”制度的本质:要理解“宫市”表面上是宫廷采购物品,实际上是宦官及其爪牙利用职权对百姓进行公开掠夺的一种手段。在中唐时期,这种制度严重损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社会黑暗的一种体现。3 .社会阶层矛盾:从卖炭翁和宫使的鲜明对比中,深入体会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与统治阶层之间尖锐的矛盾。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却难以维持生计,而统治阶层肆意剥削、为所欲为,反映出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二)体会诗人的情感与创作意图1同情与批判:诗人白居易通过对卖炭翁悲惨遭遇的描述,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时,对“宫市”制度以及实施掠夺的宫使等统治阶层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4 .文学担当:理解诗人以诗歌为武器,反映社会现实,希望引起社会关注,改变不合理现象的文学担当和社会责任感。体会这种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民生疾苦、针硬时弊的创作精神。三、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伐薪()烧炭两鬓()苍苍辗()冰辙口称敕()叱()牛半匹红绡()一丈绫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卖炭得钱何所营()晓驾炭车辗冰辙()翩翩两骑来是谁()手把文书口称敕()系向牛头充炭直()3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B.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C.“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体现了卖炭翁对炭的不舍和无奈。D.诗歌结尾“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明宫使给了卖炭翁合理的炭钱。4 .默写。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描写卖炭翁运炭艰难的句子是:,O(二)阅读理解阅读卖炭翁,回答问题。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2 .从“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中,你能体会到卖炭翁怎样的生活状态?3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 .诗中的宫使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拓展延伸1 .卖炭翁与观刈麦都是白居易的作品,试比较两首诗在主题和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2 .假如你是卖炭翁,在炭被宫使抢走后,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和行动?请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四、答案(一)基础知识xTnbinnianchichixia谋求,需求早晨轻快的样子皇帝的命令同“值”,价钱1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二)阅读理解1 .这首诗讲述了卖炭翁辛苦烧炭运炭,却被宫使以不合理的方式抢走炭的故事。2 .这句诗通过对卖炭翁外貌的描写,展现出他长期在烟熏火燎的环境中劳动,生活艰苦,年岁已演I。3 .这两句诗通过对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刻画,“身上衣正单”本应盼天暖,却因“心忧炭贱”而“愿天寒”,深刻地表现出他为了生计的无奈和艰难,同时“可怜”二字也倾注了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4 .宫使是骄横跋扈、冷酷无情的形象。“翩翩两骑”写出他们的得意忘形;“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的动作,表现出他们仗势欺人,强行抢夺;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换走-车炭,千余斤”,体现出他们掠夺的残酷无情。5 .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等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宫市”制度和统治阶层残暴掠夺行为的批判。(三)拓展延伸1主题相同点:两首诗都反映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i,同时对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批判。写作手法相同点: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卖炭翁中卖炭翁与宫使对比、炭的价值与交换物品价值对比;观刈麦中农民的辛苦劳动与“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的官员生活对比。都有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等细节刻画,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1.示例:望着那渐渐远去的宫使和被他们强行牵走的炭车,我的心仿佛被重重地击了一下。这一车炭,可是我辛辛苦苦烧了好久,又历经艰难才运到集市上来的啊!本想着能卖个好价钱,换些粮食和衣物,让自己能熬过这个冬天。可如今,就被这几个可恶的宫使,用那毫无价值的半匹红纱一丈绫给夺走了。我满心的愤怒,却又不敢发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我该怎么办呢?这个冬天我该怎么过?家中已没有多余的粮食,身上的衣服也单薄得难以抵御寒冷。我望着空荡荡的牛车,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也许,我只能再回到南LlI,重新去伐薪烧炭,可这过程又是多么艰难啊!但为了活下去,我又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呢(可根据学生自身理解,从心理和行动多方面进行合理想象,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