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成长之学习心得(五)—浅论李东垣对风药升散之性的认识.docx
-
资源ID:1360411
资源大小:11.4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进成长之学习心得(五)—浅论李东垣对风药升散之性的认识.docx
精进成长之学习心得(五)一浅论李东垣对风药升散之性的认识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师从张元素,尽得其传。李东垣继承和发展了张氏的“风药”思想,对“风升生”类药物(荆芥、薄荷、柴胡、防风、羌活、升麻、独活、藁本、川莒、蔓荆子等20味)加以研究应用,形成了完整的“风药”理论。本文就李氏对风药升散之性的认识进行阐述。1风药之概念及其理论根源风药,是基于对脾胃内伤学说的认识而使用的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如升麻、柴胡、羌活、防风、葛根、独活、白芷、荆芥等。李东垣主要的学术思想重视脾胃与元气的关系。脾气升发,元气充沛,后天之气才可充养先天之气。正如脾胃论所云“: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真气又名元气,乃先生身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2风药之升散特性及其应用风药性味多辛温,其气轻、其味薄,具有轻扬上升、发散表邪之用。李东垣云:“凡治风之药皆辛温,上通天气,以发散为本。”因此,风药的辛温、上升、发散之性为其治疗疾病的关键。2.1 风药升发,阳气得升:脾胃论云:“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若用辛甘之药滋胃,当升当浮,使生长之气旺,言其汗者,非正发汗也,为助阳也。”李东垣认为“脾胃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并明确指出气高、喘、烦热、头痛的病因是“阴火上冲”;再加上脾胃气虚,水谷之气不能正常升浮,致使荣卫之气不能充于肌表,温煦失司,故不任风寒。李氏告诫我们不能将脾胃内伤之外证与外感风寒之表证混淆,忌犯“虚虚实实”之戒。他以“补中“”升阳”为大法,创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资助清阳之气升发,使荣卫之气化有源。方中升麻乃风药“,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生之令”,升举阳气;柴胡亦为风药“,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升提、调畅气机。故以升麻、柴胡两味风药升举脾阳,助脾健运。2.2 风药升散,湿邪可除:脾胃论云:“今客邪寒湿之淫,从外而入里,以暴加之,若从以上法度,用淡渗之剂除之,病虽即已,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气矣,是阳气愈削,而精神愈短矣,是阴重强而阳重衰矣,反助其邪之谓也;故必用升阳风药即差,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一钱,防风根截半钱,炙甘草根截半钱大法云:湿寒之胜,助风以平之。又曰: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愈矣。”风药质轻味辛,升浮善行,开泄媵理,宣表透达,能使入侵之湿热或寒湿之邪从表而解,给邪气以出路,湿邪得以祛除。风药与健脾药相配,可使脾运得健,清阳得升,浊阴自化,湿邪得除。李东垣以升阳除湿之法治疗脾虚湿困的病症。例如,升阳益胃汤中柴胡、防风、独活、羌活皆辛散升浮之品,以其升浮之性协助芭、参、术、草,可助清阳之气上升;藉其疏散之力辅茯苓、白术、泽泻能祛肌肉经络之湿。用风药寓升阳之中暗含风能胜湿之意。湿邪为患多因脾气不足,运化失司所致,或因外湿内侵而成。风药辛温解表,祛散外邪,发越肌表之水湿,同时升提脾胃之清阳恢复脾气的升发之机,针对湿为阴邪、重浊黏滞、湿性趋下、阻遏阳气之特性,可谓中的。2.3 风药升散,郁火可消:饮食劳倦,情志失常,损伤脾胃,气机升降,釜失所用,则火壅于中而化生郁火,因火生于内,东垣又称之为“阴火”,治疗此火不可苦寒直折,更损阳气。例如,升阳散火汤中风药具升散的特性,能发越脾土之郁遏,发越肌表之阴火,与人参、甘草等甘温益气之药相配,起到升阳散火的作用。脾胃论有言:“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养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火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东垣指出阴火产生的病理基础在于胃虚之下而又过食生冷克伐胃气,阳气郁遏于脾士之中。“风药”辛温,温其脾士,使脾气升发,阳气得升,郁火得散;又因郁火本自阳邪,火性炎上,阳气升发则郁火自散,借用风药的升散之性,顺应了火性炎上之势。遵“火郁发之”之旨,以风药之所长,升达气机,发散郁遏,引火于上,散火于外。2.4 风药升散,疏肝达脾: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提出了“肝之脾胃病”,主张“当于本经中,加风药以泻之”。肝木妄行,胸胁痛,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多怒,四肢满闭,淋漫便难,转筋,腹中急痛,此所不胜乘之也”。升麻二分或三分,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柴胡二分或三分,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脾失健运,而风药可以运行少阳之气,启发肝胆的春升作用。这样就形成了治疗脾胃病的特色,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肝胆之气的升发,肝胆条达则脾气中和。这样就把风药升散的特性应用到疏肝达脾之中。2.5 5风药辛散,解表祛邪:脾胃论日:“邪之大者,莫若中风,风者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药轻清辛散,可以解表祛寒,疏散外风。东垣使用风药治疗表证与常法不同,他强调“引甘多辛少之药,使升发脾胃之气,又从而去其邪气于肌媵皮毛也”。由此可看出,李氏强调的外感多是在素体脾胃虚衰的基础上感受了风邪。风药辛温发散可治四时外感之表证,而脾胃病日久必致体虚,体虚而易感外邪”。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地升天者也。”李氏善用风药治疗头痛,他认为头痛多为风寒邪气束表而成,因此在治疗头痛时,势必要加入风药,可获解表和引经双效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