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捏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docx
提捏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是由于姿势不良或突然改变体位引起腰背肌肉损伤或腰椎后侧小关节的错移、绞锁造成的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也称腰椎小关节错缝,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临床资料本组152例中,男性96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0岁,以2545岁年龄的患者为最多;有明确外伤史者94例,无明确外伤史上38例;病程最长1年,最短1小时,多数患者发病在1天以上。2诊断标准由于关节的错移,同时损伤了附近的筋腱,因此其症状常与腰肌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初起及腰椎骨性关节病症状相类似。可依据以下条件诊断: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腰痛,不能直腰但无神经根刺激症状;腰椎活动范围不同程度的受限;疼痛好发部位在IS,部,有的无明确压痛点,但有'痛感区,有叩击痛,伴较重的关节、筋腱损伤者,可触及肿胀及压痛,有时可摸到棘突偏歪的情况;X线片检查可见棘突偏移,腰椎侧弯或正常。3治疗手法3.1嘱者俯卧,医者先用滚法推拿患者腰背部肌肉23遍,手法由轻到重,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3. 2在患者腹下垫一枕头,使腰背抬高,医者两手分开放于腰背上,从第一腰椎开始,两手用分扳法分别向上及向下用力;至能部结束分扳时力量注意向卜1:向两旁使用,使其绞锁的关节分开,3.3 从微部肌肉开始两手捏起棘突及椎体两侧肌肉,用提捏法自下往上提捏,注意在椎体与椎体的连接处向上用力,若闻及“nAV广声,说明手法成功,错位的发节已复位。3.4 重复用滚法,配合揉法使腰部肌肉放松患者此时即可感腰部疼痛消除,腰部松弛,可下床活动。4治疗效果4. 1疗效标准:治愈为腰痛消失,腰椎侧弯纠正,活动自如,能从事原来的工作;好转为腰痛减轻,腰椎活动范围增加,腰部仍有轻度疼痛,休息后可缓解;有效为腰痛减轻,但仍感腰部不适;无效为治疗前后无变化。5. 2治疗结果:本组152例,1次治愈140例,占92%;2次治愈6例,占4%;好转3例,占2%;无效3例,占2%;总有效率98%o5典型病例王某某,男,32岁,工人。1995年7月18日来诊。主诉:腰部扭伤疼痛,活动受限2天。患者因搬抬重物时突然听到腰部一声响,当即感腰部疼痛难忍,腰部不敢直立弯曲,不能平卧,由家人搀扶来诊。查体:腰部肌肉僵直紧张,腰椎侧弯,L45棘突旁压痛,且第5腰椎株突左偏,直腿抬高试验(一)。X片示:腰椎侧弯,第5腰椎妹突左偏。诊断: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按上迷方法及步骤进行推拿治疗,1次痊愈,患者立即感到腰痛消失,腰部活动自如,自己步行而归a6讨论腰椎小关节紊乱原因为腰部长期的处于位置不正的状态,使腰椎的生理弧度发生改变。一方面使腰椎小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弧度的改变,造成腰椎周围的软组织,特别是腰椎两旁的能棘肌产生紧张和不平衡,时间一长就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失去支撑或约束脊椎的功能,所以外界稍一用力或姿势不当,即可发生关节的错位或紊乱,引起腰部疼痛,功能受限。治疗上采用提捏手法整骨复位,效果好且安全。提捏手法可增大小关节间的关节间隙,纠正错位的上下关节突的位置,使之复位,也可使嵌顿于关节间的滑膜复出退位,消除关节的压力,其中“机机”声就是复位的信号。但临床上手法整骨复位是暂时的、被动的、主动的、长久的是患者要注意腰部的生理卫生,即纠正腰部的不良姿势习惯,治疗后患者注意经常活动,变换体位,以放松紧张的腰部肌肉和韧带及小关节。此外,该手法也可用于治疗因腰椎增生引起的腰部疼痛,效果也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