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docx
(5)河揭高铁,路线起于东站,经紫金、揭西,接入梅汕高铁揭阳站,全长约192公里,总投资约307亿元,其中段约81公里,投资约129亿元。“十五五”时期深化规划研究工作,争取“十五五”期间建设。(6)惠河城际,线位从惠州站引出,经博罗、江东新区,接入赣深铁路东站,全长约90公里,总投资约158亿元,其中段35公里,投资约53亿元。“十五五”时期开展规划研究工作。(7)市区轨道交通高新区至东源县城、轨道交通东源县城至灯塔盆地。(二)高速公路项目1 .续建项目龙寻高速,连接济广高速和广龙高速,段长9公里,投资约16亿元,项目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2 .新开工项目(1)长深高速公路热水至惠州平南段改扩建工程段,改扩建42.8公里,计划2022年开工建设,预计“十五五”期末建成。(2)至紫金高速公路,起点位于柏埔镇西侧,与规划的河惠汕高速设置枢纽互通立交后,途径柏埔镇、黄塘镇,终点接广龙高速,建设里程长约39.776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投资约60.19亿元。力争2023年开工建设。(3)河惠汕高速,已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52035年),路线起于东源义合,与长深高速(梅河高速)相接,经东源、紫金,进入惠州惠东和深汕合作区,终点止于小漠港。路线全长约145公里,总投资约220亿元,其中段约61.3公里,投资约116亿元。力争东源义合至紫金好义段2023年开工建设。3 .储备项目(1)龙河高速公路和平上陵至东源热水段改扩建工程,改扩建长度约82公里。(2)广紫高速,规划线位从天河至增城高速接出,经博罗、城南、江东新区、紫金,向东进入梅州五华,止于大(埔)丰(顺)(五)华高速。项目建设有助于加强与广州、深圳两个都市圈主要城市的联通,改变广河两市单一通道格局,实现与广州的直接联系,东西向对外交通无需绕行南北向通道。“十五五”时期深化规划研究工作,争取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3)梅河韶(连平武)高速,规划线位起于梅州平远经梅州兴宁,龙川、和平、连平,进入韶关。项目是横向贯穿粤东北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县南部山区的大动脉,横向连接济广、广龙、粤赣、大广、武深等高速,将有效拉近赣闽粤三省原中央苏区县之间的时空距离,有效推动原中央苏区县连片抱团发展。“十五五”时期开展规划研究工作,争取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4)紫金至汕尾高速,起于紫金,接广龙高速,经紫金县龙窝、苏区,进入汕尾陆河。紫金至汕尾高速是东南部快速连接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通道,有助于加强与汕潮揭都市圈的联系。“十五五”时期开展规划研究工作,争取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三)普通公路1 .普通国省道全面提升公路技术等级、通行服务能力及安全水平,打造高品质的国省干线公路网,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达90%以上,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83%以上。加快国道G205线热水至埔前段改线工程、国道G205线龙川县城段改线工程、国道G236线紫金县龙潭至升平段改建工程、省道S253线顺天至灯塔段改建工程、省道S229线东源县船塘至骆湖段改建工程、省道S120线紫金林田至好义段改建工程等70个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建设项目,建设里程共1143.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91公里、二级公路615公里、三级公路103公里,总投资280.02亿元,“十五五”时期计划投资161.84亿元。2 .“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十五五”时期农村公路建设里程5888公里,投资73.3亿元,着力打造“一村一路、多路成网、多村成片”的农村公路网体系,建设通村畅乡农村路网,重点推动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连接高速公路的农村公路“四改三”、连接国省道的农村公路“单改双”、新编县道网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工程、县乡道路面改造、“一村一路”亮化提升工程。(四)航空机场江东、东源、龙川、紫金、连平5个通用机场已纳入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52035),争取“十五五”期末江东、东源、龙川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和平通用机场纳入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重点推进支线运输机场、(江东)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龙川、东源、连平、紫金通用机场前期工作,争取和平通用机场纳入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推动机场与高铁、城际铁路、城市公交线路无缝衔接、协同发展。(1)支线运输机场,定位为国内民用支线运输机场,辐射市及周边区域,兼顾区域部分货运需求及通航发展需求,飞行区等级4C,跑道2800米,机位数量近期9个、远期17个,总用地约3000亩,投资约22亿。已开展项目规划研究工作,经过多次综合分析和比选,拟将东源县义合作为首选场址。“十五五”时期深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机场选址等专题工作。(2)(江东)通用机场,初步选址在江东新区古竹镇亚儒岭场址,定位为Al级对公众开放的通用机场,初步规划建设1200米跑道,3000平方米航站楼,满足公务机通用航空飞行。江东新区已完成通用机场首选场址研究,正向民航、军方申报机场场址审核,“十五五”时期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五)港口航道项目(1)东江至石龙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全长223公里,拟按In级航道、100O吨级升级,投资估算约140亿元,其中段70公里,投资约45亿元。省东江航道事务中心正牵头全力推进前期立项等工作,计划2024年开工建设。(2)港源城港区码头,初步选址位于源城区埔前镇双头村东北侧江边区域,用地面积约35.5万平方米,岸线长约1.8公里,预设12个1000吨级货运泊位,设计年吞吐量1000万吨,总投资约7.2亿元。已于2026启动前期工作,力争“十五五”中期开工建设,与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同步建成运营。(3)江东新区古竹码头,初步选址位于江区新区古竹镇西侧、东江东岸,用地面积约33.7万平方米,规划岸线长约0.9公里,预设2个客运泊位,8个100O吨级货运泊位,设计年吞吐量500万吨,客运量54万人次,总投资约6亿元。已于2026年启动前期工作,力争“十五五”中期开工建设,与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同步建成运营。八'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实施过程中,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实施主体责任和保障主体责任,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充分发挥相关建设指挥部、领导小组等政府协调指挥机构的积极作用,协调解决涉及地方政府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快推动项目建设进程。(二)强化资金保障一是深化交通建设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投资补助,加大财政对公共交通建设与维护的投入;创新财政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交通重点建设项目。二是深化交通发展建设投融资政策改革。支持对高速公路沿线土地进行综合开发,构建高速公路多元化的盈利渠道,以辅助解决建设和营运资金缺口。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港口、内河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并推广交通重点建设项目“B0T+EPC+股权合作”“AB0+股权合作+EPC”等新型投融资模式,加强前期工作立项,做大做强本地企业。支持国有企业用好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等融资工具,积极探索特许经营、股权合作、委托经营等多种方式。三是用足用活国家和省相关政策,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用足用活国家、省支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发展政策,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结合我省交通运输领域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争取省级资金补助。结合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项目储备,做好项目规划,争取更多车购税补助资金。争取市县级财政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三)强化用地保障将交通运输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建立土地总量控制的交通用地管理机制,编制交通用地三年滚动计划,建立土地用地计划预报制度。结合土地管理政策,合理安排交通建设项目,优先考虑土地利用效率高、单位土地交通承载量大的高速公路、航道等交通项目,鼓励通过既有资源改造提升交通供给能力,鼓励新建项目并线规划、综合开发、立体开发。(四)协调“三区三线”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紧密对接,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做好战略性空间通道预留。根据本规划交通网络格局、枢纽体系与“三区三线”的协调问题,厘清综合交通网络格局与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和支撑市国土空间规划及“多规合一”实施。同时,加强与省国土空间规划和省交通专项规划等上层规划的衔接。(五)预留通信设施规划应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衔接,并根据省通信设施建设与保护规定(省人民政府令第256号),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公路建设项目预留通信设施的建设空间、建设位置、用电容量及其配套资源;建设项目的建设、设计单位应当按照通信设施建设、设计标准和规范,将建(构)筑物内和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通信管线、配线设施、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等所需的电信间、设备间、机房、管道、线缆、杆路等通信设施,以及电源、天线位置、天面空间等通信设施配建条件,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六)严格监督考核加强规划实施考核与监督。建立规划实施定期考核机制,按照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和任务分工,围绕全市“十五五”规划纲要和本规划确定的指标任务,全面考核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坚持单位自评和统计部门监测相结合,引入第三方评估,增强规划考核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畅通规划实施的监督渠道,发挥行政监察、组织人事、统计审计等部门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开展第三方公众评价。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在交通运输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中提供法治支撑,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法规体系;完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创新监管模式,整合执法资源,增强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