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吹脱的工艺、设备及设计选型.docx
氨氮吹脱的工艺、设备及设计选型一、工艺流程简述调节池内的污水通过提升泵进入PH调整池,把污水的PH值调到10左右,如果冬季的水温较低,则污水需加热至20以上,否则吹脱效果不理想。调整好的污水用污水泵由顶部送入吹脱塔,同时鼓风机从吹脱塔底部鼓入空气,污水落到填料顶部,并分布到填料的整个表面,通过填料往下流,与底部上去空气逆向流动,空气中氨的分压随氨的去除程度增加而增加,未必水内的氨氮随之减少。通过吹脱塔的一/二级吸收后,污水流入PH回调池,把PH回调至7左右。最终达标污水排入环境。1、PH调整池:PH调整池是池上有搅拌机,旁边有加药装置及PH测定仪。污水进入调整池后,根据PH测定仪的指数来确定加药量,同时搅拌机把污水拌匀。2、吹脱塔:吹脱法用于脱除水中氨氮,即将气体通入水中,使气液相互充分接触,使水中溶解的游离氨穿过气液界面,向气相转移,从而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常用空气作载体。水中的氨氮,大多以氨离子(NH4+)和游离氨(NH3)保持平衡的状态而存在。其平衡关系式如下:NH4+0H-NH3+H20NH3+H20NH4+0H-氨与氨离子之间的百分分配率可用下式进行计算:4+Ka=KW/Kb=(Cnh3*Ch+)/CNH式中:Ka氨离子的电离常数;Kw一水的电离常数;Kb一氨水的电离常数;C物质浓度。吹脱法是使水作为不连续相与空气接触,利用水中组分的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间的差异,使氨氮转移至气相而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大多以镂离子(NH4+)和游离氨(NH3)保持平衡的状态而存在。当PH值为7左右时氨氮大多数以钱离子状态存在,而PH为11左右时,游离氨大致占90%。在碱性条件下,大量空气与废水接触、使废水中氨氮转换成游离氨被吹出,以达去除废水中氨氮的目的。吹脱塔常采用逆流操作,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以增加气一液传质面积从而有利于氨气从废水中解吸。常用填料有拉西环、聚丙烯鲍尔环、聚丙烯多面空心球等。废水被提升到吹脱塔的塔顶,污水从塔的上部淋洒到填料上而形成水滴并分布到填料的整个表面,通过填料往下流,用以提高接触面积。风机从塔底向上或水平方向吹送的空气逆流接触,空气中氨的分压随氨的去除程度增加而增加,随气液比增加而减少。完成传质过程,使氨由液相转为气相,随空气排放,完成吹脱过程。在吹脱过程中,pH、水温、水力负荷及气水比对吹脱效果有较大影响。二、吹脱塔结构吹脱塔结构形式,包括塔体,该塔体内部依次水平地设有进风段、两组由喷淋吸收段和填料吸收段组成的酸雾吸收段、隔水段、除雾段和出风段;喷淋吸收段设有喷淋系统,该喷淋系统设有多个喷嘴,且该喷嘴的喷液方向与气体流动的方向相反,所述塔体为水平放置,使气体能水平通过吹脱塔。1、塔体:吹脱塔本体包含了废气入口、出口、窗口,维修入孔及洗涤塔内部用以支撑及固定用之结构,以确保设备本身之耐蚀性增加其使用寿命。2、除雾层:采用两级W型折流板式除雾器,除雾效率接近99%。3、填充层:采用k-2填料,作为吹脱塔填充材料,材质为PP。K-2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低压损,及物质移转高度低等特性,相较于其它填充材料,选择使用K-2填料有较高之处理效率及较低之运行费用。4、循环洒水管路:主要功能是用来将循环水送至洒水系统,而洒水系统所使用之喷嘴采用螺旋式型式喷嘴,此种喷嘴具有不易堵塞、喷洒角度大,且液滴分布均匀特色,使洗涤塔能发挥绝佳之处理效果。5、循环水槽:循环水槽与洗涤塔本体相连接的,水槽容量为10分钟循环水量,并预留有洗涤水入口溢流口及排放水口。6、喷水部:高压喷水产生雾状,分左右两段扩大接触处理提高功能;7、加药泵:采用耐腐蚀液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