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故事中学礼貌:语言与行为的结合.docx
-
资源ID:1347931
资源大小:8.86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大班案例-故事中学礼貌:语言与行为的结合.docx
故事中学礼貌:语言与行为的结合一、案例背景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理解规则和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但在实际生活中,仍会出现因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而忽视礼貌用语和行为的情况。在日常观察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在借还物品时直接抢夺,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不会用恰当语言沟通,礼貌教育的落实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幼儿将礼貌语言和行为更好地结合,教师设计了以“礼貌”为主题的语言活动,希望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学习并践行礼貌。二、案例描述在语言活动课上,教师先向幼儿讲述小熊的客人的故事。故事里,小熊邀请小猴子、小松鼠来家里做客,小猴子进门就把鞋子乱扔,还大声喊着要吃的/小松鼠则轻轻敲门,进门后向小熊问好,得到食物时会说“谢谢”。小熊对小松鼠的行为很开心,对小猴子的表现有些无奈。讲完故事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分别扮演小熊、小猴子和小松鼠。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扮演小猴子的幼儿一开始模仿故事里不礼貌的行为和语言,引起了其他幼儿的笑声。但当教师引导大家思考“如果你是小熊,更喜欢谁的做法”时,幼儿们纷纷表示喜欢小松鼠。教师趁机提问:“那小松鼠的哪些语言和行为是有礼貌的呢?”幼儿们积极回答,如“敲门”“问好”“说谢谢”等。随后,教师创设了多个生活场景,如“向同伴借玩具”“不小心撞到别人”“接受他人帮助”等,让幼儿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运用故事中学到的礼貌语言和行为进行互动。在“向同伴借玩具”的场景中,幼儿们会先说“我可以借你的玩具玩一下吗”,得到同意后说“谢谢”,归还时说“谢谢你,还给你”。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有礼貌的小朋友。三、案例分析从幼儿的认知发展角度来看,大班幼儿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故事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礼貌概念。通过小熊的客人这个故事,幼儿在直观的情节中对比了礼貌与不礼貌的行为,明确了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是受欢迎的。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的机会,符合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将故事中学到的礼貌语言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实现了从语言认知到行为实践的转化。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通过提问、创设场景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帮助幼儿巩固对礼貌的理解和运用。四、案例反思本次活动以故事为载体,将语言与行为相结合进行礼貌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礼貌用语,还能在模拟场景中展现出相应的礼貌行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幼儿因过于兴奋,未能完全专注于学习礼貌行为,教师应在活动前进一步强调规则和活动目的。此外,活动后的延伸环节还可以更加丰富,比如鼓励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的礼貌行为,或者和家人一起进行礼貌情景表演,将礼貌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实现家园共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挖掘更多优秀的故事资源,结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持续培养幼儿的礼貌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语言与行为的文明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