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教案.docx
《《铁杵成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杵成针》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铁杵成针教案A课时目标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3 .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A教学过程板块一温故知新1 .温故知新。(1)师引导生回顾李白的诗: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你最喜欢哪一首?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2)导入新课。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出示课题:铁杵成针。(3)指导朗读课题。师指导读课题,指名读,读后评议。师教读课题:铁杵/成针。这样读,有了节奏,有了味道。(出示图片,认识铁杵)师引导:图中箭头指的物品就是铁杵,要把它磨成一根针,真是
2、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2 .初读文本。(1)出示文本,标好停顿。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日:“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2)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3)同桌互读,互纠互辅。3 .检查初读情况。(1)检查词语学习,重点正音。a.出示词语,指名朗读。b.师领读,指导读连贯,读出节奏;生齐读,读整齐,读响亮。(2)看部首,猜字义。师引导: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3)书写“卒”字。生观察:“卒”字的“十”在田字格里的占
3、位。师书写示范,生边看边书空。(4)师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5)生齐读。【设计意图】课前安排学生背诵李白的诗,可以增加积累,并且能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另外,熟读课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板块二细读感悟1.了解内容。(1)对照文章听故事。课件出示句子。师述: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板书:地点磨针溪、象耳山)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师引导:磨针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板书:人物李太白)师引导: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世
4、间、世上;“传”就是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语。师述: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课件出示句子)出示课件,引导理解。课件出示: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a.师引导: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板书:过)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板书:逢老媪)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板书:问曰)b.理解“过是溪”。师引导:“过是溪”的“过,谁能组词?(示例:路过、经过、跃过)师继续引导:李白经过哪条小溪?生交流后师小结:就是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杵成针 教案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