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
《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一、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路与某路交汇处西南角,一期总建筑面积约74000,1#、7#、8#、9#、10#楼基础筏板厚度为1000, 2#、3#楼基础筏板厚度为1400厚,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的定义该部为大体积砼。二、 编制此方案的目的为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所以编制此有争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三、 编制依据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四)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五)高层建筑
2、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六)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四、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制备及运输1 .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为满足上述要求我们采取下列措施:(1)混凝土采用由本公司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
3、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2 . 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尚应根据预拌混凝土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参数。3.原材料的要求:(一)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 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b 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天的
4、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c 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时,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d 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60。e 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二)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b 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1%;c 应选用非碱活性
5、的粗骨料;d 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三) 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的有关规定。(四) 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外加剂的选择除应满足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 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b 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c 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五)
6、 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有关规定。4 .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 55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 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b 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c 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d 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e 水胶比不宜大于0.55。f 砂率宜为3842%。g 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
7、/m3。 h 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此内容由商混站负责。 i 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为满足上述要求我们材料选择为:(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体积 混凝土 施工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