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措施.docx
《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措施.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大豆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名称症状防治措施大豆花叶病苗期染病,低温时表现明脉,温度较高时出现皱缩、卷曲,以后萎黄坏死。成株染病,初期叶上出现轻微的黄绿相间病斑,随病种加害,病斑逐渐显现,并在叶脉处开始凸起,叶缘下卷、叶片皱缩,呈不规则状。幼嫩叶片受害严重,症状明显,有时可产生褐色坏死斑。病株豆荚缩短,茸毛较少,扁平,扭曲。重病株不结实,或结实后种子表面出现褐色斑纹。严重发病时,叶片皱缩严重,叶脉坏死,整颗植株明显矮化。1 .选用抗病品种。2 .按照国家登记农药进行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病害流行期,施用毗虫咻、联苯菊酯乳油等药剂进行化学防治。3 .适期播种。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适期播种
2、,避免在苗期遇到螃虫大发生。大豆霜霉病此病全生育期都可发生,可侵害叶片、豆荚和籽粒。种子带菌即引起幼苗发病,在第一片真叶或复叶叶片茎部开始沿叶脉两侧出现退绿斑块,逐渐扩大变黄坏死,空气潮湿叶背产生灰白至灰紫色霉层,最后病叶坏死干枯。成株期染病,初期在叶正面出现圆形至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退绿斑点,后变成黄色至褐色病斑,病健部分分界明显。随病害发展病斑背面亦产生灰白至灰紫色霉层,发病后期病斑汇合成大的斑块,以后病叶坏死干枯可引起提早落叶。豆荚染病,豆荚内种子丧失光泽,在染病籽粒表面或荚壳内表面粘附灰白色菌丝层,内含大量病菌卵胞子。1 .选用抗病品种。2 .3年以上轮作。3 .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可减少第
3、二年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4 .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1%0.3%的35%甲霜灵,种子重量7%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0.5%的2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5 .按照国家登记农药进行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病害流行期,喷洒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l0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需连续喷施34次。施药时应尽量把药液喷洒到叶片背面。豆囊虫有大胞线病此病在大豆全生育期均可侵害,主要为害根部。被害植株生长不良,矮小,茎叶变黄,以后萎赛坏死,花器群生,荚和种子萎缩瘪小,结实少或不结实。通常田间植株成片变黄萎缩,似火烧状,拔出病株可见根系发育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豆 病虫害 防治 措施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