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
《地面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面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地面工程施工技术方案1混凝土地面a.一般要求:水泥: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粗骨料(石料):石料采用碎石或卵石,级配应适当,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当采用细石混凝土面层时,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5mm。含泥量不应大于2%;细骨料(砂子):砂应采用粗砂或中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采用饮用水搅拌。D在基层上铺设整体面层时,其表面应粗糙、洁净,并应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现象。2)铺设整体面层时,其下一层为水泥类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与此同时,在铺设整体面层前还应涂刷一遍水泥浆,其水灰比宜为0.40.5,并应随刷随铺,以达到
2、上下间连接好。3)整体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覆盖湿润,在常温下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d。4)面层的抗压强度达到不小于5MPa时,方准上人行走;面层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5)铺设整体面层,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设置分格缝和分格条。当需分格时,其面层一部分分格缝应与水泥混凝土垫层的缝相应对齐;水磨石面层与水泥混凝土垫层对齐的分格缝宜设置双分格条;整体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6)踢脚线施工时,除应按本节整体面层中同类面层的规定采用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7)采用掺有水泥的拌合料踢脚板施工时,严禁采用石灰砂浆打底;脚线宜在面层基本完工及墙面最后一遍抹
3、灰(或刷涂料)前完成。如墙面采用机械喷涂抹灰,应先做踢脚线。8)细石混凝土地面面层是采用粗细骨料(碎石、卵石和砂),以水泥材料作胶结料,加水按一定的配合比,经拌制而成的混凝土拌合料铺设在建筑地面的基层上。9)混凝土面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设计要求,但不应低于C20;水泥混凝土面层兼垫层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o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30-40mm;面层兼垫层的厚度按设计的垫层确定,但不应小于60mm。b.施工要点:1)对铺设水泥混凝土面层下基层的要求和处理,基层表面应坚固密实、平整、洁净,不允许有凸凹不平和起砂等现象,表面还应粗糙。水泥混凝土拌合料铺设前,应保持基层表面有一定的湿润,但不得有
4、积水,以利面层与基层结合牢固,防止空鼓。2)面层下基层的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方可进行面层混凝土拌合料的铺设。3)水泥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一系列的施工要求、质量检查和操作工艺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当地建筑主管部门制定、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4)混凝土拌制时,应采用机械搅拌。按混凝土配合比投料,顺序是:先石料、再水泥、后砂子,各种材料计量要正确,严格控制加水量和混凝土坍落度,搅拌必须均匀,时间一般不得少于Imin05)混凝土铺设前应按标准水平线用木板隔成按需要的区段,以控制面层厚度。6)铺设时,在基层表面上
5、涂一层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并随刷随铺设混凝土拌合料,刮平找平。7)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不宜大于30mm0摊铺刮平亦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或用滚筒压实,以不冒气泡为度,保证面层水泥混凝土密实度和达到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混凝土面层应连续浇筑,不应留置施工缝。如停歇时间超过允许规定时,在继续浇筑前应对已凝结的混凝土接搓处进行清理和处理,剔除松散石子、砂浆部分,润湿并铺设与混凝土同级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应重视接缝处的捣实、压平工作,不应显出接搓。8)水泥混凝土振实后,必须做好面层的抹平和压光工作。水泥混凝土初凝前,应完成面层抹平、搓打均匀,待混凝土开始凝结即用铁抹子分遍抹压面
6、层,注意不得漏压,并将面层的凹坑、砂眼和脚印压平,在混凝土终凝前需将抹子纹痕抹平压光。在抹平压光过程中,确因水灰比控制不严,用水量过大而出现表面泌水,或需赶抢时间完成难以抹光时,宜采用干拌合均匀的水泥和砂,一般用1:22.5水泥:砂体积比,均匀撒布面层上,待被水吸收后即可抹平压光,但应防止面层起砂、起灰和龟裂等缺陷的发生。9)浇筑钢筋混凝土楼板或水泥混凝土垫层兼面层时,可采用随捣随抹的施工方法,这样做一次性完成面层不仅能节约水泥用量,而且可提高施工质量,加快进度,防止面层可能出现的空鼓、起壳等施工缺陷。10)水泥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成后,应在24h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在常温下连续养护不少于7d,
7、使其在湿润的条件下硬化。养护亦可采用分间(分块)蓄水养护。c.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1)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要求地面基层施工前,要尽量将预埋管线留设在基层以下。如因设计等原因需要后埋的管道必须开槽用膨胀螺栓、管卡等固定在基层内,在浇筑面层时,顶面应附加抗裂钢丝网。严格控制基层平整度,使面层铺设厚度一致,防止因厚薄不均造成的收缩不均匀而产生空鼓、裂缝。施工时,可在柱子、设备基础、管道等突出物周围测设基层标高控制线。 地面基层施工时在设备基础及框架柱四周预留200m宽沉降缝,见下图。沉降缝内夯填矿渣或碎石至粗地坪顶标高,填充材料应人工夯填密实。 基层处理:基层表面的浮土、砂浆块等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面 工程施工 技术 方案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