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管理制度.docx
《实训基地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训基地管理制度.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实训室安全分类分级管理,目的是预防事故的发生,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为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实现对实训室安全的有效管控,定期开展实训室安全隐患排查,保障实训教学与科研的正常进行,制订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实训室”,指全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训场所,所有实训室均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中所称的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操作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辨识,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第二章组织与领导第
2、四条学校实训室安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实训室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及执行情况的监督。第五条教辅中心负责制订实训室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实施对全校实训室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实训室进行类别和级别的划分与管理。第六条各专业科负责督促所属实训室,按照本办法要求进行自我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实训室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对高风险实训室的重点监控。第三章实训室安全分类管理第七条实训室安全分类,主要依据实训室中存在的危险源类别。根据教学特点,将全校实训室分为汽车维修类、烹饪类、信息技术类、其它4种形式。(一)汽车维修类实训室汽车维修类实训室的主要危险源包括机械设
3、备与工具引起的夹伤、划伤、撞伤、压伤、烫伤等,如发动机皮带运转时手指被夹伤;零部件或工具坠落撞伤,如锤子脱落或轮胎等重物掉落砸伤脚面;锐利边角划伤,如扳手使用时,脱手划到零部件的边角;重物压伤,如发动机气缸盖等较重部件拆装时压到手指等;汽车上的制冷剂、电解液、制动液、冷却液引起的冻伤和化学伤害;汽车上的点火系统引起的电伤害。(二)烹饪类实训室烹饪实训室的主要危险源包括刀具、煤气炉灶、大功率电器等操作危险系数较高的器械工具,同时因为专业特点容易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问题。(三)信息技术类实训室信息技术类实训室包括计算机动漫、计算机网络、工业机器人等专业方向中较多涉及的计算机、电路板等的实训室,也包括
4、各专业设立的计算机机房;此类实训室主要危险源是带电导体上的电能,如人员触电、电路短路、焊接灼伤、锂电池过充自燃等。(四)其它类实训室其它类实训室主要包括幼儿保育、艺术类专业相关的实训室或实训室,危险源主要是少量的用电设备可能带来的用电安全风险,管理重点是规范用电。第八条各类实训室应严格遵守国家、自治区、市及学校相关法规制度要求,履行安全审验和报批程序,对其危险源进行安全管理。第四章实训室安全分级管理第九条安全风险分级标准:根据实训室使用或存放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将实训室安全风险级别划分为一级(高危险等级)、二级(较高危险等级)、三级(中危险等级)、四级(一般危险等级)4个等级。第十条安全风险等级
5、评价指标主要包括:1.危险化学品;2.病原微生物;3.放射源及射线装置;4.压力容器;5.起重机械;6.机械加工类高速设备、回转机械、激光设备等;7.大功率充、放电装置,高压、强磁设备等;8.冷热设备(冰箱、烘箱、马弗炉等)。第十一条安全风险等级认定:1.涉及使用或存放易燃易爆、剧毒、易制毒化学品,麻醉品和精神药品,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放射源等,为一级安全风险实训室。2 .涉及使用或存放其它危险化学品,低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训动物,压力容器,激光设备,强磁设备等,为二级安全风险实训室。3 .涉及使用起重机械、高速设备、回转机械,冷热设备(冰箱、烘箱、马弗炉等),大功率充、放电装置、高电压设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地 管理制度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