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ppt
《大动脉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动脉炎.ppt(4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v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Takayasu病/缩窄性大动脉炎/高安病v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累及大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v1908 年,日本Kanazawa 大学眼科学教授 Takayasu首先报道了一个具有典型视网膜病变的21岁女性患者v多发于年轻女性,男女均可患病v最常见的发病年龄为20-40岁,约20患者在40岁以后出现症状 v患病率约2.6/100万v病因迄今尚不明确,可能由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所致v病变可广泛累及全身血管,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大分支,最常受累的是锁骨下动脉,其次为颈总动脉 临床分型临床分型LupiHerrer
2、av头臂动脉型: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v胸、腹主动脉型:累及降主动脉及腹腔动脉v广泛型:具有上述2种类型的临床特征v肺动脉型:肺动脉,可同时伴有其他血管受累 v头臂动脉受累最多v左锁骨下动脉(90%),颈动脉(45%),椎动脉(25%),肾动脉(20%),冠状动脉(5%),还可以累及到肺动脉早期临床表现早期临床表现v全身症状全身症状:不特异。发热,不适,盗汗,咳嗽,皮疹肌痛,关节痛,腹痛,呕吐,贫血,渗出性胸膜炎等v大约33%的患者发病初期有全身症状,发热仅占约20%v男性患者全身表现更少见,头痛、头晕、肢体间歇运动障碍或以脑梗死起病v并发其他风湿性疾病并发其他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sti
3、ll综合症,伴脾大和淋巴结肿大的儿童多发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Reiter综合症(非淋病性关节炎/结膜炎和尿道炎),炎性肠病,系统性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晚期临床表现晚期临床表现v动脉病变部位v动脉狭窄及局部缺血程度v侧支循环多少v是否合并高血压主动脉弓或锁骨下动脉狭窄 v无脉症无脉症: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或自觉一侧或两侧上肢无力、发凉、酸麻或疼痛等上肢缺血症状v一侧或两侧上肢脉搏微弱或扪不到,血压低或测不到v足背动脉搏动正常,下肢血压正常或稍高v颈部在锁骨上及胸锁乳突肌外侧可听到收缩期或来回性血管杂音,或伴有收缩期震颤v升主动脉扩张可导致主动脉瓣返流;扩张型心肌病、主动脉瓣返流和高血压导致充
4、血性心力衰竭颈总动脉狭窄 v头部缺血性症状头部缺血性症状:眩晕、头痛、视力减退、甚至发生晕厥、抽搐、偏瘫及昏迷v一侧或两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v眼底可见视网膜萎缩或色素沉着、眼底动脉硬化及静脉扩张胸或腹主动脉狭窄 v下肢缺血症状下肢缺血症状:下肢发凉、酸痛、有间歇性跋行v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血压降低或测不出v胸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性杂音v胸主动脉狭窄明显可在胸侧建立侧支循环,此时在肩胛骨上或肩胛骨间可听到连续性血管杂音v可出现呼吸困难、胸壁疼痛等症状 腹主动脉上部狭窄累及肾动脉 v高血压高血压:发生率3%-8%,严重时发生高血压脑病或心力衰竭v少数有肾炎症状: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障碍 肺动
5、脉v合并肺动脉受累并不少见,约占5 0%v单纯肺动脉受累罕见v肺动脉高压大多为一种晚期并发症v临床上出现心悸、气短较多,重者心功能衰竭,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和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标准美国风湿学会19901.起病年龄小于40岁2.肢体间歇性运动障碍3.肱动脉搏动减弱4.双上肢动脉收缩压之差大于10mmHg 5.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6.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四肢近端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影像学证据v具备其中三条的患者即可确诊B超超v血管狭窄:累及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为多,多为双侧性v病变血管壁弥漫增厚,内膜光滑,一般无斑块形成v横切面管壁环形弥漫增厚,包围狭窄管腔,形似“通心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脉炎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