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透视的规律.docx
《一点透视的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点透视的规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一点透视的规律一、平行透视概述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不论正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一一心点。这种情况下,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平行透视图正方体的平行透视最少能看见一个面,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只有一个面距离观察者最近,肯定有一对竖直面与画面平行。以立方体的平行透视为例总结规律如下:(1)如果心点正处在立方体正面上或正面的边上,只能看到一个面。(2)如果立方体的位置在视中线上、下移动或在视中线上左右移动,就可看到正面和另一个直立面两个面。(3)如果立方体离开视中线和视平线就可看见正面、侧
2、面和顶面三个面。(4)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离视平线和视中线越近越窄,越远越宽。(5)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正处在视平线和视中线上,这面就成了一条直线。(6)立方体如果处在视平线以下,远高近低,不能见到底面。如果处于视平线以上,远低近高,不能见到顶面。(7)方形平面的透视形有两边是平行画面的直线,另两边在心点消失。(8)方形平面上下位置移动时,越靠近视平线越扁平。如果与视平线重叠,透视形就成了一条水平直线。(9)方形平面左右位置移动时,正对视中线时,近处两角成小于90。的锐角。一侧边与视中线重叠时,这一边就成了与视平线垂直的直线。在左右两侧时,靠近视平线的两角偏斜于心点。(10)方形平
3、面离视平线越近就越小。在绘画与设计中,平行透视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一是因为它只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所以能较突出地表现主题形象;二是因为它能使画面产生平衡稳定之感,对称感和纵深感强,通常适于表现庄重、严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视心点位置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显得呆板。图平行透视规律(二)规律简化记忆:横平竖直、一点消失。二、平行透视中正方体的画法平行透视中正方体有一个由原线组成的可视的平行面,其透视形状不变;只有一种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并且位置永远不变,作图原理较为简单。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变化。在透
4、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所谓距点法,就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即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法又称测点法。距点用D表示,它到心点的距离和视点到心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侧和右侧。正方体的作图步骤(图2-4):(1)定视点E,视平线HL,心点CVo画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BCDo从ABCD四点分别引消失线至心点CVo(2)延长CD线得E点,CD=DE,o由E点引线至距点D得F点(即D点CV点的连线与ED线的
5、交点),DF的长度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3)由F点分别连接作垂直、水平线与B点CV点、C点CV点、A点CV点连线相交,各点连接形成图形,即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室内一点透视作图方法1.基本空间位置如下图1是视点在物体的中心位置,是一点透视图的基本构图。有五个面,室内透视图常用图。图2、3、9是视点在物体下方,在室内中要描画比眼睛更高位置的物体时所使用的透视。图4、8、1,视点位置在眼睛的高度时所使用的透视图。图5、6、7视点在物体上方,在室内中表现比眼睛低得物体所使用的透视。2、室内空间平行透视图的画法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室内空间透视图的作图步骤如下:设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点 透视 规律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