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
《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鼻的解剖及功能鼻是五官之一,位居面中,前通外界,后经顽颖通于肺,司呼吸,闻五臭,卫五脏,助发音,为肺之官窍,属肺之所系。一.鼻的解剖及部位名称鼻的别称很多。有称为自。卜辞中有:“贞旨自病。”说文解字:“自,鼻也。”又称天牝。素问.刺法论:“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景岳全书.杂证谟:“天牝,鼻也。鼻受天之气,故曰天牝。又称神庐。黄庭经:“神庐之中,当修治呼吸。”东医宝鉴卷2:“神庐者,鼻也,乃神气出入之门户。”又称玄门或元门。东医宝鉴卷2:“鼻通天气,曰玄门。”明.虞技医学正传:“鼻通天气,故曰元门。”也可称肺窍。景岳全书:“鼻为肺窍。”鼻可分为四部分,即明堂、鼻窍、鼻窦、鼻骨。1 .明堂:灵枢.
2、五色:“明堂者,鼻也。”相当于解剖学之外鼻。别称鼻九。黄帝内经太素.经筋:“鼻中出气之孔谓之鼻也,鼻形谓之孰也。”明堂按部位不同,有山根、鼻尖、鼻梁、鼻翼、鼻孔之分。山根:解剖学之鼻根。位于两目内眦间的低凹部,属鼻梁的上端。东医宝鉴卷1:“印堂之下曰山根,即两眼之间。”别称安真。素问.气厥论:“辛鼻渊。”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安瓦一作弱,又名山根,俗呼鼻梁。”又称下极、王宫。灵枢.五色:“王宫在于下极。”张介宾类经注:“下极,两目之中,心之部也。心为君主,故曰王宫。”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王宫,今名山根。”又称鼻坳、鼻毓。圣济总录.鼻门:“鼻Iffi鹿角胶以汤浸软,贴鼻坳上。”三因方:“鼻蝴
3、用黄胶汤令软,贴鼻赢中。”鼻尖:同解剖学。丹溪心法:“鼻尖微赤。”又称面王。灵枢.五色:“面王以上者,小肠也。”景岳全书:“鼻准为面王。”又称鼻头。金匮要略:“鼻头色青。”又称鼻准。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厉风:“鼻准肿赤胀。”又称准头。医学入门卷4:“鼻髓,准头红也。”也称明堂。东医宝鉴卷1:“山根之下曰鼻准,即明堂也。”医门法律卷1:“准头,是为面王,亦曰明堂。”鼻梁:同解剖学。太平圣惠方卷37:“鼻中生息肉,鼻梁起。”又称鼻柱。灵枢.师传:“鼻柱中央起。”医门法律卷1:“下极之下为鼻柱。”又称天柱。简明中医辞典:“以下至鼻准,有鼻柱骨突起,又名鼻梁、天柱。”也称安真、鼻茎。说文解字:“安乳鼻
4、茎也。”辞海:“缠鼻梁。”(4)鼻翼:同解剖学。简明中医辞典:“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孔:解剖学之前鼻孔,左右各一。灵枢.师传:“鼻孔在外,膀胱漏泄。”亦称鼻门。针灸大成卷10:“鼻门青燥渴难禁。”也称鼻窍。灵枢.刺节真邪:“刺邪以手按其两鼻窍而疾偃”。2 .鼻窍:相当于解剖学之鼻腔,包括固有鼻腔和鼻前庭两部分。明医指掌:“鼻窍应知与肺通。”鼻窍位于明堂之内,中空,属清道。鼻窍按部位、结构不同,可分为鼻前庭、鼻腔、鼻隔、中血堂、鼻道、畜门。鼻前庭:同解剖学。中医古代文献无此名称,一般称为鼻中、鼻内、鼻孔内。如外科大成.鼻部:“鼻疮,为鼻孔内干燥发痛而有疮也。”鼻腔:同解剖学,即固
5、有鼻腔。古代中医文献无此名称,一般称为鼻中或鼻内,亦称鼻房。澹轩方:”蜜和绵包纳鼻房。鼻腔内之鼻甲、粘膜,中医合称为肌膜。鼻隔:解剖学之鼻中隔。医学入门卷4:“有痰火冲肺者,鼻隔隐痛。”中血堂:相当于鼻中隔前下方之李特氏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血堂,即鼻内下脆骨空虚之处也。若被打扑损伤,血流不止,神气昏迷”。中医大辞典.外科骨伤五官分册:“似指鼻中隔前部李特氏(littles)区。”鼻道:同解剖学。普济方.身形:“邪正相搏,鼻道不通。”又称鼻隧。灵枢.师传:“鼻隧以长,以候大肠。”简明中医辞典:“鼻孔深处称为鼻隧”,“鼻隧,鼻孔深处之通道。”又称鼻管。东垣试效方:”使阳气宗气上升,则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解剖 功能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