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学设计 .docx
《密度教学设计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度教学设计 .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6. 2密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质量和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后面的压强、浮力、功的学习都将用到它。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已经掌握了光,声,机械运动等简单的物理知识,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借助于速度的比值定义法来启发学生对于密度的理解。本节继续练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学情分析: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基础,学习理解物理概念,对于语文和数学学科的要求比较高。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数学的基础知识直接影响了物理的学习。为节省时间,学生利用计算
2、器辅助计算。教学思路:从鉴别纯净水、酱油、白醋、盐水开始引入新课,学生认识到仅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等性质来区分物质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根据相同的体积比质量或相同的质量比体积的方法来区分木块和泡沫。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分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的木块和泡沫。学生想到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鉴别木块和泡沫。然后通过探究实验研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各小组分析实验数据时,不是直接计算出比值结果进行比较,而是通过一系列“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学生发现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可能相同。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对同一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
3、比值相同,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物质的特性,即密度。进而引入密度的概念,公式。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注意渗透了比值定义法。然后同学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画出正比例函数图像。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P是定值,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通过查密度表,认识密度的单位,并与学生计算的密度值对比。通过分析水的密度的物理意义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学生利用密度知识估算自己的体积。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实验,测量数据,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过程。2、理解密度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单位,会查密度表;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难
4、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教具每组一架天平,磋码,同种材料体积不等的5个物块,直尺,坐标纸,数据记录表,计算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盛有纯净水和酱油的烧杯。提出问题:你能鉴别哪杯是纯净水吗?全体同学:那杯无色的是纯净水。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出发,通过颜色鉴别纯净水和酱油。展示盛有纯净水和白醋的烧杯。提出问题:你能鉴别哪杯是纯净水吗?学生:闻闻气味,有酸味的是白醋,没有气味的是纯净水。通过气味鉴别纯净水和白醋。展示盛有纯净水和盐水的烧杯提出问题:你能鉴别哪杯是纯净水吗?师:为了安全,很多东西不能随便品尝,你还能鉴别哪杯是纯净水吗?学生: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没有咸味的是纯净水。总结:
5、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等性质来区分物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放上体积相同的木块和泡沫。提出问题:你能鉴别哪个是木块吗?学生:用手捏,硬的是木块。学生:掂一掂它们的重量,重的是木块。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木块的质量应该更大。放上质量相同的木块和泡沫。提出问题:你能鉴别哪个是木块吗?质量相同的木块和泡沫相比,体积小的是木块。我们可以根据相同体积比质量或相同质量比体积的方法来区分木块和放上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的A(体积80cm3,质量16g)B(体积40cm3,质量2g),提出问题:你能鉴别哪个是木块吗?学生:计算出质量为2g的A物体的体积,与B物体相比,A物体的体积更小,所以A物体应该是木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 教学 设计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