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13.ppt
《西方经济学1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13.ppt(6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234567n件,归结为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条件:件,归结为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条件:nY =AE =C+S =C+I即:即:I=S S8450ISIIISY1Y2IS:非意愿存货小于零; SI:非意愿存货大于零30 总之,任何不等于均衡收入的收入都是不稳定的,他们都将朝着均衡收入移动。在均衡收入上,总需求等于总收入,实际存货等于意愿存货,企业既不扩大也不缩小生产,收入便稳定下来。故与总需求相等的收入就是稳定的均衡收入。如果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既定不变,则这种收入水平将被一直维持下去。 在上述均衡收入的决定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不是价格机制(价格已经事先被假定不变)而是数量机制或存货机制:当总需求大于总
2、收入或总产出时,企业的存货便下降到意愿的或计划的水平以下,从而促使企业通过增加生产来恢复意愿的存货水平,最终使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反之,当总需求小于总收入或总产出时,企业的存货便增加到意愿的或计划的水平之上,从而促使企业通过减少生产来减少非计划存货,最终使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实际上,市场机制可分为价格机制与存货机制两大类。它们虽然密切地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共同调节经济,然而,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两者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尽3132IYOSE-aSSIISY0Y1Y2IS:非意愿存货小于零; SI:非意愿存货大于零I333435 两部门经济中加入政府部门就成了三部门经济。 假定政府的经济行为只有购买G
3、与税收T两种。撇开净出口(X-M),就可得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Y=C+I+G I+G=S+T 与分析两部门收入的决定一样,分析三部门收入的决定,采用以上两式结果是相同的。这里决定收入的有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与税收T四个变36YC+I+GC+I+GC+IC a bYdY0IGY1EE1三部门经济中用总支出等于总产出的角度得到国民收入 假定政府购买为自发变量,与收入无关。即: G=Go 税收分两种情况。一种为定量税收(又称定额税或总量税),税收量既定,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即税收为自发变量: T=To 另一种为比例税,即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征税。比例税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T=To+tY3
4、7YS+TI+GI+GIS+TSY0E-aI+G定额税或总额税的情况下,税收与国民收入没有关系。即不管国民收入是多少,税收都是 T。则I+G=-a+(1-b)(Y-T)+T时,的到均衡产出。其中Y-T=Yd即可支配收入。38S+TI+GI+GIS+t(Y)在比例税情况下,税收随国民收入变化而变化。我们暂且假设T=T0+ tY。则I+G=-a+(1-b) Y- (T0+ tY)+ T0+ tY时达到均衡。其中Yd= Y- (T0+ tY)Y039)bTGIa (b11Y000定额税Y=C+I+GC=a+b(Y-T)T=T0或T=T0+tYI = I0G=G0)bTGIa () t1 (b11Y0
5、00比例税4041Y0C+I+GC+I+GY1EY1均衡产出,但是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产出。在凯恩斯那里,绝大多数时间,它不是充分就业的产出。如果Y0为充分就业的产出,则政府就有用武之地。G42 乘数是反映每增加一单位支出对国民收入量的变化影响程度的一个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支出的变动量之比。由于支出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往往多于或几倍于支出的增加量,故称为乘数。乘数在这里有倍数的含义。 支出增加之所以会引起数倍于自身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是因为支出的增加直接引起了等量的总需求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反过来又导致引致支出的增加,进而导致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又一次增加。这样,由支出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13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