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无菌操作.docx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无菌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无菌操作.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一无菌操作一、置管前1 .手卫生:操作者实施手卫生,应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法规,A级推荐)。2 .皮肤消毒:穿刺血管置入导管前,推荐选择含醇氯己定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强推荐,高质量证据)。导管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皮肤定植菌从插入部位迁移到导管并沿导管表面迁移至导管尖端定植,因此应在置管前采用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的强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可以防止置入部位的微生物污染,从而延缓或减少导管定植的风险和随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展。目前常用的3种消毒剂为氯己定、聚维酮碘和乙醇,均有广谱抗菌活性。二、置管中1 .无菌范围:血管内导管置入时,须遵守最大无菌屏障要求(BPS)。患者皮肤
2、菌群或操作者手卫生状况不佳可引起CLABSI,在置管期间使用越大的无菌屏障及严格的无菌预防措施越能在最大范围内阻止微生物的传播,从而降低微生物导管定植率和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并减少卫生经济学成本。操作者需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手卫生并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或无菌隔离衣,铺覆盖患者全身的大无菌单。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时应立即更换。置管操作辅助人员应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手卫生。2 .置管材料:WHO指南建议使用标准化穿刺包,ISlD指南建议使用全包含式的导管穿刺车或穿刺套件。三、置管后1 .无针输液接头的消毒:建议使用70%75%乙醇或含醇氯已定棉片对导管端口及无针接头进
3、行全方位、充分擦拭消毒,自然待干(弱推荐,低质量证据)。无针接头的消毒、待干时长和效果取决于接头的表面粗糙度、接头凹槽与间隙位置、数量及消毒剂的属性。常用消毒剂包括70%75%乙醇、70%异丙醇、2%氯已定、氯己定含量0.5%的含醇溶液等。70%75%乙醇能渗透微生物蛋白质分子致其变性沉淀,并可彻底清除导管上的有机物;氯己定则可改变细菌通透性,达到杀菌效果。操作者应根据接头与消毒剂说明书,全方位包裹用力揉搓无针接头与导管端口,使消毒剂充分接触摩擦,并等待自然干燥,以彻底清除残留微生物,避免病原菌进入液路和血路系统。2 .无菌操作不能保证时,血管内导管建议尽快拔除或更换(BPS)o基于血管导管感染防控要求,应尽最大可能使用无菌术进行穿刺置管。对于为抢救生命需要在环境、设备、材料无法达到无菌操作要求时进行的紧急血管内置管,因为其导致病原微生物穿透物理屏障入血的概率增加,且病原微生物在血液中繁殖速度会以指数级递增,故应在达到抢救目的后尽快更换或拔除导管,以避免CLABSl的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管 导管 相关性 血流 感染 预防 无菌 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