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或远端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介入操作中国专家共识.docx
《经桡动脉或远端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介入操作中国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桡动脉或远端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介入操作中国专家共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经槎动脉或远端槎动脉入路行脑血管介入操作中国专家共识一、背景与核心意义1:技术革新背景神经介入作为一项微创技术,在脑血管病诊疗中的作用显著。经皮动脉穿刺置动脉鞘是行脑血管介入的首要步骤。股动脉相对粗大,容易被扪及,穿刺置鞘成功率高,通路较为平顺,能够兼容较大规格的通路导管系统,因此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approach,TFA)是神经介入的经典入路。但同时,TFA患者术中需暴露隐私,术后需卧床一段时间,增加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迷走神经反射等风险,且局部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及普及,神经介入器械的不断发展,经楼动脉入路(transradiala
2、pproach,TRA)行神经介入已能够满足大多数脑血管介入诊疗需求,可减少局部穿刺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备受临床关注;经模动脉入路(TRA)及远端槎动脉入路CdTRA)的兴起源于其相较于传统股动脉入路的显著优势:D患者获益:降低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1%VS股动脉的2-5%),缩短术后制动时间(1-2小时vs6-8小时)。2)医疗效率:减少住院时间(平均缩短0.5-1天),提升手术室周转率。2:技术挑战与学习曲线;导管操控难度高(需适应模动脉的迂曲路径),初学者穿刺失败率可达10-15%;需专用器械(如薄壁鞘管、亲水涂层导管)及个体化血管评估策略。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桡动脉 远端 入路行 脑血管 介入 操作 中国 专家 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