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在导管血栓中的使用.docx
《尿激酶在导管血栓中的使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激酶在导管血栓中的使用.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尿激酶在导管血栓中的使用在血液透析中,导管血栓是很常见的难题,尤其在带CUFF的透析导管中,经常会有血栓引起来的导管功能不良的事件,在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及血液净化用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中,均分别提到导管功能不良时采用尿激酶溶栓。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指出,溶栓治疗前应注意排除溶栓禁忌证。使用尿激酶溶栓时,建议采用至少5OOO10000IUml的尿激酶,亦有文献推荐采用50000IUml的尿激酶溶栓。尿激酶溶栓时可在导管内保持2530min,或者保留IOnlin后每隔35min推注尿激酶溶液0.3ml,或者根据药品或器械厂家的说明书处理。部分血栓可能需要尿激酶持
2、续滴注,可使用25万50万IU的尿激酶持续缓慢滴注6-10ho血液净化用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中,指出合并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可采用10万单位尿激酶溶液封管或20-30万单位尿激酶静脉注射。今天来学习下尿激酶的药理作用及尿激酶溶栓的注意事项。尿激酶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o它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和凝血因子Vnl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它还能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它毒性很低。亦无明显抗原性,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尿激酶静脉给予后经肝脏
3、快速清除,血浆半衰期W20分钟,少量药物经胆汁和尿液排出。尿激酶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倾向,以注射或穿刺局部血肿最为常见,其次为组织内出血,发生率511%,多轻微,严重者可致脑出血。尿激酶溶栓注意事项:1 .监测凝血功能:使用尿激酶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确保患者安全。2 .排除禁忌症:在使用尿激酶前,需排除活动性出血和严重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因素。3 .不良反应监测:警惕尿激酶可能引发的出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4 .预防性封管:为防止导管再次堵塞,建议在溶栓后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性尿激酶封管,或使用肝素联合尿激酶封管。5 .特殊情况处理对于女性月经期或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暂停尿激酶封管。若导管完全无流量,可使用负压回抽法将尿激酶溶液吸入导管内,保留一段时间后尝试抽吸管腔,以评估溶栓效果。尿激酶溶栓法是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时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溶栓方式和浓度,可以安全、有效地消除导管内的血栓,恢复导管功能。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凝血功能、排除禁忌症并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为预防导管再次堵塞,建议定期进行预防性封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尿激酶 导管 血栓 中的 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