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保障指数构建的若干思考.docx
《“惠民保”保障指数构建的若干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民保”保障指数构建的若干思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惠民保”保障指数构建的若干思考“惠民保”发展概况1 .“惠民保”产品历年发展情况“惠民保”是指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指导或主导、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第三方服务商参与运营、居民自愿参保的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惠民保”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基本医保的有效补充。自2015年首个“惠民保”产品在深圳市推出以来,该类产品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惠民保”产品,累计保费规模达到数百亿元,参保人次超过亿级。本文整理全国各地2019至2023年底共642款“惠民保”产品资料,得出产品首次推出的年度分布如图1,产品的省份分布如表1所示。,产品数量(个
2、)注:部分地区在2024年初推出的产品也已计入2023年数量,下同;基于后文需要按省份进行分析,因此本文暂未将面向全国的产品纳入统计。图12019-2023年“惠民保”产品数量情况表130省(市)的“惠民保”数量分布省份数量省份数量省份数量安徽17黑龙江4山东61北京5湖北21山西10福建28湖南21陕西8甘肃6吉林12上海2广东98江苏51四川56广西28江西15天津5贵州4辽宁31新疆1海南17内蒙古5云南23河北24宁夏12浙江48河南19青海2重庆8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结合各地惠民保官方公众号整理“惠民保”产品的核心特征是注重与基本医保的衔接,确保参保群众在享受基本医保待遇的基础上,
3、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保障。在产品模式方面,“惠民保”通过不断迭代升级,保障范围逐步扩大,特别是对于一些特定药品和罕见病药品的支出,通过“惠民保”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 .保障水平发展趋势考虑到绝大多数“惠民保”产品的迭代版本一般会保持或者提高原有保障责任的待遇水平,为更加合理地研究“惠民保”保障责任的发展趋势,本文选取了2021年至2023年期间各款惠民保首次推出时的最高待遇版本,对其医保目录内住院自付费用保障责任、医保目录外住院自费费用保障责任和特定药品费用保障责任的设置情况及待遇水平(仅考虑非既往症)进行对比分析。对医保目录内住院自付费用进行报销补偿是惠民保自兴起到
4、如今平稳发展的基本特征,如表2所示,新推出产品对此项保障责任的覆盖率一直高于85%。从待遇水平来看,惠民保对目录内住院自付费用的保障额度和报销比例一直相对稳定,且要高于其他保障责任,同时,医保目录内保障责任的平均免赔额近年来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有助于扩大产品保障覆盖面。表2惠民保保障责任发展趋势保障责任种类年份含此责任的产品占当年产品总数的比例平均保额(元)平均免赔额(元)平均报销比例2021年93.9%117.1万1.787?77.7%医保目录内住院自付费用2022年95.0%124.1万1.58万73.9%2023年88.2%118.6万L40万72.0%2021年68.3%101.675
5、1.757?59.8%医保目录外住院自费费用2022年85.0%106万1.77万54.4%2023年79.4%113万1.74万53.0%2021年80.5%95.5万1.06万73.0%特定药品费用保障责任2022年85.0%101.4750.94万71.0%2023年79.4%103.7万0.99万71.0%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结合各地惠民保官方公众号整理对于医保目录外住院自费费用的保障责任,近三年来平均保额呈上升趋势,但平均报销比例始终相对较低,并呈现下降趋势。对于特定药品费用保障责任,如表2所示,保障情况一直较为稳定,每年新推出的产品在保障责任的设置数量和待遇水平上基本保持一致。另
6、据统计,2021-2023年,“惠民保”产品每年平均保障特药数量分别为27、39、28种。“惠民保”产品保障指数的构建1 .指标体系构建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惠民保”的保障水平,本文构建了“惠民保”保障指数指标。数据来源为各“惠民保”产品微信公众号、官网、投保入口等。通过手动收集信息后,得到642款产品的初步数据样本,在进行梳理分析后,本文基于当前产品信息的可及性和准确性构建了“惠民保”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共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综合考虑了可持续性、保障水平、普惠性等多个维度,力求全面反映各省“惠民保”的保障状况。经过筛选后,共选用27个省份的573个产品纳入省级保障指数样本数据。期望通过
7、更加清晰和客观的“惠民保”价值评估视角,提升研究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为深入理解“惠民保”在不同省份的实施效果提供支持。(1)可持续性指标可持续性指标能够反映产品的长期稳定性和发展潜力,包括以下二级指标:保费占当地人均收入之比保费占当地人均收入之比反映了保险产品的公众可负担性,是衡量产品是否真正“惠民”的关键因素。如果保费占当地人均收入的比例过高,可能会导致低收入群体无法承担,从而影响保险产品的普及率和覆盖面。相反,如果保费占比较低,使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惠民保”产品的可及性和普及性就会提高,有助于推动“惠民保”的保障实现和可持续性。共保体公司数量共保体公司数量体现了“惠民保”产品的市场参与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惠民 保障 指数 构建 若干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