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并发症操作规范.docx
《耳源性并发症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源性并发症操作规范.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耳源性并发症操作规范为由中耳的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统称。按部位不同分为三类。一、颅外并发症,有(一)耳后骨膜下脓肿;(二)耳前骨膜下脓肿;(三)耳源性颈深部脓肿。二、颗骨内并发症,有(一)迷路炎;(二)岩锥炎;(三)耳源性面神经麻痹。三、颅内并发症,有(一)耳源性硬脑膜外脓肿;(二)耳源性硬脑膜下脓肿;(三)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四)耳源性脑膜炎;(五)耳源性脑脓肿;(六)耳源性脑积水。【诊断】如临床上出现各种耳源性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首先要确定是否为“耳源性”。需根据以下几点:一、耳流脓病史,特别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或胆脂瘤型)的急性发作史。耳内流脓如突然增多,减少或停止,均
2、属可疑的症状。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如出现明显耳痛、头痛,或体温升高、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如已使用过抗生素等治疗,典型症状常可被掩盖,但并发症的主要特征常可存在,应注意全面分析。三、应仔细检查鼓膜,常见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边缘穿孔,或因有肉芽、息肉堵塞致引流不畅。四、乳突X线摄片,鼓室或鼓窦天盖或乙状窦骨壁有骨质破坏,或乳突腔有胆脂瘤影像。五、超声波、脑血管造影、CT或MRl等检查,可显示迷路瘦管、颅内脓肿等影像。六、乳突手术中可发现鼓室盖、鼓窦盖或乙状窦等骨壁有骨质破坏,应进一步跟踪追查,必要时行诊断性穿刺。【治疗】一、手术治疗:为本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乳突凿开或根治术,以及针对不同种类并发症的对症手术(如脑脓肿引流或摘除术等)。二、积极抗感染治疗:早期使用足量抗生素、磺胺等抗炎药物控制感染,对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者,最好取脓液作细菌和霉菌培养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且应注意药物能通过血脑屏蔽者,如氨羊西林、氯霉素等。三、其他对症治疗:全身支持疗法,输液、输血、维持水电平衡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耳源性 并发症 操作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