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农村“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
《现代农业农村“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农村“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现代农业农村“十五五”发展规划“十五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五年,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全面补齐“三农”短板重点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突出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着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区实际,制定全区现代农业农村“十五五”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十四五”期间,我区农业农村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一是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在粮食总产量连年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种植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优质石榴种植面积达0.96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7500亩,新建千亩龙虾示范基地1个,百亩示范基地2个,天河水产、马城稻米等特色产业得到稳步发展;二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壮大,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4家、家庭农场47家、带动农户超过万户,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目前已有农业产业联合体4家,联合体内经营土地面积2万亩。三是都市农业休闲特征不断显现,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深度挖掘涂山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涂山风景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天河、黑虎山-闸景区的资源开发,促进休闲游憩、旅游观光等产业发展,涂山黑虎山国家级登山步道项目顺利完成
3、,禾泉农旅小镇获评“省省级特色小镇(试验)”,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2个,星级农家乐5家,城乡融合发展形势大好;四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3500户,解决了6.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投资3000万元,完成中心村电网改造,光缆通达所有建制村,移动宽带普及率达100%,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率达100%,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五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等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2万余户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总面积达14.4万亩,土地确权率107%。村级集体
4、经济基础不断壮大,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空白村”,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六是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超过18000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0以下。第二章发展目标乡村产业更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巩固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初步形成产品特征明显、产业效率高、竞争力强的乡村经济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力争粮食年产量稳定保持在8万吨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3.0,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提高到100万人次。乡村生态更美。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进
5、一步推进。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完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达到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村庄绿化覆盖率提高到60%o乡村生活更好。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稳步缩小。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4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提高到100%。第三章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产业振兴1、以休闲观光农业为发展方向,重点抓好“禾泉小镇”、“上下洪乡村振兴示范区”、“大洪山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持续做好“许庄、石巷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设计编制工作
6、:大力培育创建“涂山红”石榴品牌,打造涂山万亩优质石榴生产基地;依托涂山风景区山河湖泊等自然风光资源优势,扶持长青乡西朱、三尖塘、上洪等村发展“一村一品”,做大做强以乡村旅游主导产业的城郊型现代休闲农业。2、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围绕孔津湖优质糯米、荆山湖“稻虾”和水生蔬菜、天河湖水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业企业品牌建设,打造我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对接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2025年全区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企业50家,完成“涂山红”石榴品牌创建,打造510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
7、劳动力转移。充分抓好206国道改造、345省道跨淮河大桥建设等项目带来的交通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六次产业”扶持政策,发挥我区石榴、小龙虾、糯米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以在建的马城粮食产业园为基础,推进马城农产品深加工园区、粮食加工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带动周边5000名农村劳动人口转产增收,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到2025年,初步形成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4、不断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发展多种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到2025年,打造市级以上农业休闲观光示范点3个、市级以上特色农业”示范村5个;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市级以上家庭农场10家,规模经营面积占土地流转总面积
8、的60%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项目1、率不正产提升项目。全面提升全区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建设规模化稳产高效优质粮食种植集中带,到2025年,优质绿色水稻种植面枳达7万亩,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12万亩,优质高产玉米种植面积达2万亩,优质大豆种植面积达1.5万亩。2、孔津湖优质稻米生产加工基地: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加大农田水利瞪设,推进孔津湖耕地质量提升改造(“旱改水”)工程,到2025年,形成孔津湖优质稻米“生产加工”一条龙,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实现年产量1.8万吨。3、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建立现代稻田养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个,发展“稻鱼、稻虾、稻蟹”综合种养。到2025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农业 农村 十五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