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分级加荷沉降非稳定法、桩身内力测试、静载试验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及打桩监测、静力触探头率定.docx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分级加荷沉降非稳定法、桩身内力测试、静载试验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及打桩监测、静力触探头率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分级加荷沉降非稳定法、桩身内力测试、静载试验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及打桩监测、静力触探头率定.docx(3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附录A分级加荷沉降非稳定法(快速法)A.1适用范围A.1.1本方法适用于符合下列条件的复合地基承载力验收检测: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及其以下工程;2有成熟的地区经验且有准确可靠的快慢速法对比数据。A.2仪器设备及其安装A.2.1试验面标高应与基础底面标高相适应,试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尺寸的三倍。试坑底部的地基土应避免扰动,且要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A.2.2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在承压板下铺设100150mm中、粗砂垫层。A.2.3沉降宜采用大量程百
2、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测量,其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基准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简支,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试坑外,以确保观测系统稳定。沉降观测点应对称设置于承压板的两侧。A.2.4荷载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额定压力的80%。A.2.5载荷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压重平台(堆载法)反力装置、锚桩(地锚)横梁反力装置或压重锚桩组合装置等;2千斤顶中心与反力装置的
3、重心及试桩中心重合,合力方向垂直,加荷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荷量的1.2倍;3由于堆载产生的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4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应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5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A.3现场检测A.3.1加载等级可分为810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A.3.2每级荷载施加后维持Ih,按第5、10、15、30min测读沉降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测读时间累计为Ih时,若最后时间间隔的沉降增量与相邻15min时间间隔的沉降增量相比未明显收敛时,应延长维持荷载时间,直至最后沉降增量趋于收敛。试验最后一
4、级应达到慢速维持法的稳定标准。A.3.3卸载级数为加载级数的一半,每级荷载维持15min,按第5、15min测读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荷至零后,应测读残余沉降量,累计测读时间为Ih,测读时间为第5、15、30min,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A.3.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沉降量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2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3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A.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A.4.1经对原始记录检查、校对后,整理出荷载和沉降值、时间和沉降值汇总表,绘制P-S,和s-lg%曲线,需要时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A.4.2复
5、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1当压力-沉降(P-S)曲线能确定极限荷载,而其值不小于对应的比例界限的2倍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荷载值;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2当压力-沉降(P-S)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1)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可取S力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S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和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值大于2m时,按2m计算)。2)对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石灰桩或柱捶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I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3)对素混凝土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
6、、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I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当以黏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A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4)对水泥土搅拌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5)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A.4.3单位工程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单位工程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附录B桩身内力测试B.0.1基桩内力测试适用于混凝土灌注桩、预制桩、钢桩和组合型桩等。B.0.2对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可得到桩侧各土层的分层抗
7、压摩阻力和桩端支承力;对竖向抗拔静荷载试验桩,可得到桩侧土的分层抗拔摩阻力;对水平静荷载试验桩,可求得桩身弯矩分布,最大弯矩位置等;对打入式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可得到打桩过程中桩身各部位的锤击压应力、锤击拉应力。B.0.3基桩内力测试宜采用应变式传感器或钢弦式传感器。根据测试目的及要求,宜按表B.0.3中的传感器技术、环境特性,选择适合的传感器;也可采用滑动测微计。需要检测桩身某断面或桩端位移时,可在需检测断面设置沉降杆。表B.0.3传感器技术、环境特性一览表型特性钢弦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传感器体积大较小蠕变较小、适宜于长期观测较大、需提高制作技术、工艺解决测量灵敏度较低较高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地基基础 检测 分级 沉降 稳定 内力 测试 试验 变法 传感器 安装 打桩 监测 静力 探头

链接地址:https://www.1wenmi.com/doc/136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