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基孔肯雅热综合防控实施方案.docx
《学校基孔肯雅热综合防控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基孔肯雅热综合防控实施方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学校基孔肯雅热综合防控实施方案一、疾病认知与风险背景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其典型症状包括急性高热(可达39-40oC).剧烈关节痛(尤其腕关节受压时)、皮疹(躯干及四肢斑丘疹),并伴随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若存在蚊虫孳生条件,易引发聚集性疫情,需系统性落实防控措施。二、校园防控核心策略(一)环境整治:清除蚊虫孳生地 定期积水清理 每周对教学楼、宿舍、绿化带等区域的排水沟、花盆托盘、垃圾桶旁等易积水处进行排查,翻盆倒罐清除积水,确保校园蚊虫孳生地清除率达95%以上。 卫生死角清扫 重点清理食堂后
2、厨、图书馆角落等区域的生活垃圾和杂草,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蚊虫藏匿环境。 孳生地长效管理 对蓄水池、水生植物容器等无法清除的积水,每周换水并冲洗内壁,或投放灭蚊蝴剂、养殖食蚊鱼类。(二)蚊虫消杀与监测 专业消杀作业 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教室、宿舍等区域进行每周12次的集中消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杀虫剂。 物理防蚊措施 在宿舍、办公室安装纱窗纱门,配备电蚊拍、灭蚊灯等设备,降低成蚊密度。三、师生个人防护指南(一)日常防护规范 着装建议:户外活动时穿宽松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驱蚊产品使用:选择含避蚊胺(DEET)或驱蚊酯的合格驱蚊剂,暴露皮肤每4小时喷涂一次。 活动时间规避:避免在伊蚊活跃高峰(
3、上午79点、下午46点)逗留在树荫、草丛等区域。(二)旅行与健康监测 出行前准备:提前查询目的地疫情风险,携带便携驱蚊用品。 症状自查报告:旅行归来后2周内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四、应急处置与宣传教育(一)疫情应急响应 病例管理: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发病后5天内(病毒血症期)需加强防蚊措施,避免病毒扩散。 停课与消杀:若出现聚集性病例,配合疾控部门开展终末消毒,必要时临时调整教学安排。(二)知识普及措施 多渠道宣传: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普及“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核心防控知识,确保师生知晓率达100%。 应急演练:每学期组织一次防控演练,提升师生对病例识别和报告流程的熟悉度。五、组织保障与责任分工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控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后勤部门:负责环境整治与消杀实施; 班主任:每日晨检及学生症状监测; 校医室:病例初步筛查与转诊对接。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构建校园防控屏障,降低基孔肯雅热传播风险,保障师生健康安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基孔肯雅热 综合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