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局长在中心组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典型问题上交流发言.docx
《县财政局局长在中心组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典型问题上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财政局局长在中心组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典型问题上交流发言.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县财政局局长在中心组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典型问题上交流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近日,县纪委监委通报了2起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典型问题:县*局原党组成员张某带队赴企业调研时,违规接受企业主安排的高档宴请并饮酒,事后与他人串通修改行程记录、删除消费凭证;某乡镇财政所所长李某以“协调项目”为由,组织3名干部接受村集体“感谢宴”,席间收受管理服务对象赠送的高档香烟,问题暴露后竟与相关人员约定“统一口径”“谁问谁扛”。这两起发生在学习教育期间的“顶风案”,不仅触碰了纪律规定的“红线”,更暴露出个别干部纪律意识淡薄、政治立场动摇的“致命伤”,性质恶劣、影响极坏!作为管钱管物的“
2、理财部门”、服务发展的“保障机关”,财政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吃喝问题绝非“小事小节”,而是检验党性纯度的“经验交流”、丈量政治忠诚的“标尺杆”。下面,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我从“学纪、明责、守底线”三个维度,谈三点体会。一、从通报案例深刻汲取教训,持续提升政治红线意识。近年来,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担当推进作风建设,从“一个节点”到“一条主线”,从“治标”到“治本”,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这两起案例警示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张某、李某等人身为党员干部,本应带头遵守党纪党规,却在学习教育中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一或删除关键信息“隐痕”,或私下约定“封口”,或
3、审核放水“护短”。这种“学归学、做归做”的阳奉阴违,本质上是把纪律规定当“纸老虎”“稻草人”,把组织纪律当“橡皮筋”。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触碰必遭惩戒;规矩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跨越必受严惩。二、从舌尖腐败审视党性之亏,深刻领会作风问题本质。吃喝问题,表面看是“管不住嘴”,根子上是“守不住心”。张某、李某等人借“调研”“协调”之名搞“酒杯外交”,背后藏着三重“政治病”:其一,对党不忠诚。把学习教育当“走过场”,把组织要求当“耳旁风”,甚至与相关人员串供,是典型的“两面人”做派;其二,对人民不敬畏。把公权力异化为“私权”,用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置换“人情”,用财政资金“买单”换
4、取“便利”,是对群众利益的直接侵害;其三,对责任不担当。作为财政系统干部,本应把“过紧日子”要求贯穿资金管理全过程,却因“抹不开面子”“拉不下面子”放松要求,是失职失责的表现。作风问题无小事,政治问题无侥幸。党员干部若连“舌尖上的防线”都守不住,又何谈守住“政治上的生命线”。三、从破立并举强化责任担当,严格筑牢财政清风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我们要以“三个坚决”抓好整改落实:一是坚决以“零容忍”态度严查违纪行为。针对财政系统可能存在的“酒桌审批”“饭局报销”“利益输送”等问题,开展“吃拿卡要”专项整治,对顶风违纪
5、的“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的“深挖细查”,对包庇纵容的“连带追责”,坚决斩断“酒杯一订单一利益”的链条,让“想搞歪门邪道的人”不敢伸手、不能伸手。二是坚决以“制度铁笼”规范权力运行。聚焦财政资金分配、项目审批、政府采购等关键环节,修订局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财政资金审批“十不准”等制度,推行“阳光财政”,重大项目实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惠民资金实行“全流程公示”,公务接待实行“无公函不接待、超标准不报销”,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三是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班子成员要带头签订严守纪律规定承诺书,在“管嘴”上作表率一一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喝的酒坚决不喝;在“用权”上树标杆一一把
6、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同时,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日常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坚决防止“小错酿成大祸”。各位领导,同志们,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干部“肩上有责、脚下有根”。我们将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把“严”的基调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以“管住嘴”赢得群众“暖心”,以“用好权”护航发展“安心”,以财政清风护航政治生态,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志批评指正。赠篇:【写材料用典】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例文】让遵规守纪成为一种自觉追求,作决策、办事情、推工作,决不给自己留“暗箱”、
7、开“后门”,确保秉公用权、公私分明。坚定慎初慎微之念,侥幸心理不是凭空而生,常在思想动摇的间隙乘虚而入,所以千万别“破窗”,管住第一次吃拿卡要的手,牢记“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做到不畏人知畏己知。(中国纪检监察报莫存侥幸心理)【典故】出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概论,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释义】意思是,细微之处不可粗心大意疏忽遗漏,在没人见的地方不能做见不得人的事,即使处于穷途末路的时候也振作精神、奋发向上,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赏析】古人讲,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一个人独身自处时,少了外在的约束和他人的监督,道德修养“存乎一心”,此时最见修为。春秋时期著名的贤大夫蓬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局 局长 中心组 违规 接受 管理 服务 对象 宴请 典型 问题 交流 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