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版学校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校内防控工作方案(完整版本).docx
《关于新版学校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校内防控工作方案(完整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版学校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校内防控工作方案(完整版本).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新版学校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校内防控工作方案(完整版本)一、防控背景2025年全球气候异常,夏季高温高湿天气较往年持续时间延长23%,导致伊蚊活动范围扩大、繁殖周期缩短。据国家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较去年同期增长47%,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在12个省份呈散点分布,其中校园聚集性疫情占比达19%o我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校内绿化覆盖率达42%,存在景观湖、人工瀑布等水体景观,加之教学楼与宿舍区之间的排水沟渠密集,构成蚊虫孳生的潜在风险。2024年秋季曾在教职工宿舍区检测到布雷图指数达7.3,经紧急处置后降至安全值,但仍需建立长效防控机制。两种病毒均可通过埃及伊蚊和
2、白纹伊蚊传播,且无特异性疫苗,防控工作需以切断传播链为核心。二、防控目标媒介控制:建立“三位一体”监测体系(布雷图指数+诱蚊灯计数+卵囊监测),确保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区布雷图指数分别控制在2、3、4以下,全年阳性孳生地清除率100%o认知提升:开发“防蚊学分”制度,学生需完成8学时防控课程并通过考核,教职工年度培训达标率100%,家长防控知识测试平均分不低于85分。应急响应:构建“监测-预警-处置-评估”闭环体系,疑似病例核实时间W90分钟,疫点终末消毒完成时间W3小时,密切接触者追踪率100%。三、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下设常务副组长(分管校领导),成员包
3、括后勤管理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校医院、保卫处、各学院主管领导。建立“双轨制”决策机制:日常防控由常务副组长统筹,突发疫情时启动组长负责制。实行“三色督办”制度:绿色标识常规工作(每周检查)、黄色标识重点任务(每日巡查)、红色标识紧急事项(即时处置),督办结果与部门年度评优挂钩。(二)专项工作小组媒介防制组组长:后勤管理处副处长成员:物业消杀组(6人)、绿化养护队(4人)、学生环境监督岗(20人)职责:建立“电子孳生地地图”,对校内386处潜在积水点进行GPS定位,每周更新状态(干涸/处理中/已清除)。实行“消杀作业二维码追溯制”,每次消杀后生成包含药剂名称、浓度、操作人员、作业时间的电子记
4、录,师生可扫码查询。每月开展“防蚊创新实验室”活动,联合生物学院学生测试新型灭蚊装置(如太阳能灭蚊灯、基因编辑蚊诱捕器)。健康管理组组长:校医院院长成员:校医(3人)、学院健康专员(8人)、宿舍长(120人)职责:开发“校园健康码2.0系统”,整合体温数据、行程记录、疫苗接种史,出现异常自动推送至校医院。设立“症状快速鉴别站”,配备登革热NSl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量50份)、基孔肯雅病毒IgM检测试纸(储备量30份)。建立“康复档案”,对确诊病例进行3个月健康追踪,重点监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宣传培训组组长: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成员:宣传部干事(2人)、辅导员(15人)、校医(1人)、美术学院志愿者
5、(10人)职责:制作“症状对比VR手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两种疾病的皮疹形态、关节肿胀等特征性表现。开设“防蚊微专业”线上课程,包含5个模块(病毒学基础、蚊虫生态、防护技能、应急处置、心理调适),总学时16小时。组建“防蚊宣讲团”,培训100名学生成为“健康大使”,在晚自习期间开展“10分钟微课堂”。应急处置组组长:保卫处处长成员:校卫队(8人)、校医院急诊团队(4人)、信息中心技术员(2人)职责:划定3处标准化隔离观察室,配备独立空调、空气净化器、紫外线消毒灯,设置生物安全标识。制定“疫情流调路线图”,通过监控回放、校园卡消费记录、WiFi连接日志快速还原病例活动轨迹。储备“应急教学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新版 学校 基孔肯雅 热和 登革热 校内 工作方案 完整 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