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治理效果评估技术规范_地方标准.docx
《互花米草治理效果评估技术规范_地方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花米草治理效果评估技术规范_地方标准.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ICS13.020CCSA4511B37方标准DB37/T48842025互花米草治理效果评估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ffectivenessevaluationofSpartinaalternifloracontrol2025-08-29实施2025-07-29发布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互花米草治理效果评估技术规
2、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互花米草治理效果评估的总体要求、效果评估及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互花米草治理效果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63.2GB/T12763.4GB/T12763.6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海洋调查规范海洋调查规范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3、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町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Y/T080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147.1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1部分:海水HY/T147.5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5部分:海洋生态DB37/T4747互花米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环境影响ecologicalenvironmentimpact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对治理区及周边受影响区域的水质、沉积物、生物等产生的影响。4总体要求应根据互花米草治理方法和治理区环境特征,判定互花米草治理影响范围,明确治理区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敏感目标等,确定评估内容。a
4、)第一阶段主要内容包括: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明确评估对象、范围和时限,制定方案。b)第二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现场监测、样品采集与实验室检测、数据统计与分析。c)第三阶段主要内容包括:评估治理效果和生态环境影响,编制评估报告。A1评估指标治理效果评估指标应包括: 互花米草的面积、密度、盖度; 其他盐沼植被的面积、密度、盖度; 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 鸟类的种类、数量、种群结构; 沉积物的指标变化; 水质的指标变化。67监测5. 2.1监测范围应包括互花米草治理区及周边受影响区域。6. 2.2监测时间与频率在互花米草治理前、治理中、治理完成后应各开展1次全面监测;治理完成后的3年内,宜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花米草 治理 效果 评估 技术规范 地方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