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方案总结要点.docx
《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方案总结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方案总结要点.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5年基孔肯雅热防控方案总结要点一、疾病概况与防控背景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关节痛为显著特征,可为首发症状。该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分为西非型、东-中-南非型和亚洲型,其中东一中一南非型病毒突变形成的印度洋分支(IOL)病毒株,更易于经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我国伊蚊分布广泛,近年来已发生多起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新版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和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二、核心防控策略与
2、措施(一)病例监测与报告管理 病例发现与报告:医疗机构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一基孔肯雅热。 信息复核与订正: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对病例信息进行复核与订正,明确感染来源后,及时订正病例分类,并在备注栏准确标注相关信息。(二)传染源管理 传染源:主要为基孔肯雅热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隔离措施: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急性期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体温恢复正常超过24小时、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为
3、阴性或病程超过7天者,可以解除隔离。(三)传播途径阻断 主要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可发生母婴传播,罕见情况下可经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传播。 防蚊灭蚊:医疗机构应落实防蚊灭蚊措施,做好医院及周边环境蚊媒孳生地处理,降低蚊密度;居民需做好个人防蚊,如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四)易感人群保护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目前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主要预防措施包括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旅行者要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在境外感染。(五)医院感染控制 标准预防: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做好医院感染控制,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要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做好手卫生。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后执行终末消毒。 环境处理:做好医院及周边环境蚊媒孳生地处理,降低蚊密度,防止出现医院感染。三、防控保障与实施防控工作需多部门协作,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社区等各尽其责,共同降低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保障公众健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年基孔肯雅热防控 方案 总结 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