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明朝灭亡相关1政治腐败表现: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如明神宗长期不理朝政,明武宗将政事交予宦官刘瑾,明熹宗沉迷木工而把朝政交予魏忠贤,致使宦官专权。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和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纷争不已。影响: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录上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尖锐。1张居正改革内容: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推行“一条鞭法”,即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同时整顿吏治、巩固边防。作用:简化了税收
2、手续,减少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政治局面有所改善。但张居正去世后,改革举措大多废止。1李自成起义原因:根本原因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直接原因是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过程: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他规定严明军纪,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随后挥师北上,攻进北京城,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但李自成在山海关与清军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败。(二)清朝建立相关1 .满洲崛起:明朝后期,东北地区女真人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女真各
3、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2 .清军入关: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弓|清军入关。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并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3 .清朝巩固统治措施:政治制度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大一统;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二、学习难点(一)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明朝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治上,皇帝昏庸、宦官专权、官员腐败,导致政治黑暗,社会矛盾激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赋税沉重,国家财政危机加剧;军事上,军队战斗力下降,无法有效应对内忧外患,如对
4、后金作战失利,对农民起义镇压不力;社会层面,自然灾害频繁,如陕西北部连年大旱,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明朝走向灭亡。(二)理解明清政权交替的历史必然性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已失去民心,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其统治根基摇摇欲坠,走向灭亡具有必然性。而清朝在崛起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军事战斗力;皇太极进行政治改革,完善国家机构等,使自身实力不断壮大。同时,明朝灭亡后,中原地区陷入权力真空,清朝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正确的战略决策,抓住机遇入关并逐步统一全国,实现了政权交替。三、练习题(一)选择题L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
5、表现不包括()A.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B.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C.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盘剥D.实行八股取士,禁锢思想2 .张居正改革中,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简化税收手续的措施是()A.整顿吏治B.巩固边防C.清丈田亩D.条鞭法3 .李自成起义得到广大农民拥护的主要原因是()A.起义军作战勇猛B.提出“均田免粮”口号C.起义军纪律严明D.李自成的领导才能4.1644年,明朝灭亡。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B.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自缢C,清军入关D.吴三桂降清5.清朝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 1616年,努尔哈赤B. 1635年,皇太极C163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 17 明朝 灭亡 清朝 建立 学习 重点 难点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