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超声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管路管理中的应用.docx
《重症超声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管路管理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超声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管路管理中的应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重症超声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管路管理中的应用一、应使用重症超声优化ECMO置管部位、选择置管内径、提高置管安全性ECMO置管前,应使用重症超声筛查目标血管,选择内径大,内膜正常的动静脉,避开狭窄、血栓、动脉瘤、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的血管。通过超声测量血管内径以选择置管尺寸,所选尺寸(Fr)不应超过内径(nun)X3O应用重症超声平面内或平面外技术,动态引导穿刺过程,可减少血管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应用导丝引导ECMO置管时,需全程保持导丝和置管的可视化,确保置管在目标血管内,并达到目标位置。在置管过程中导丝或置管失去可视化,应警惕移位至分支血管、血管外甚至损伤心脏,并使用超声快速筛查损
2、伤部位并引导救治,必要时请外科协助处理。心肺复苏时鉴别股动脉,股静脉困难时,可通过导丝在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内征象协助鉴别。二、应用超声定位ECMO引流管尖端,建议V-AECMO模式时引流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以保证充分引流;VTECMO模式时引流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肝静脉汇入处,以减少再循环应用超声识别下腔静脉内或心腔内ECMO引流管双轨征,结合彩色血流多普勒,定位ECMO引流管尖端位置。一般而言,V-AECMO模式时引流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以保证充分引流,在引流不足或南北综合征时,引流管可位于右心房内或上腔静脉以增加引流,改善上半身缺氧,但需避免导管接触血管内壁和心
3、脏结构。V-VECMo模式时,引流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肝静脉汇入处,与上腔静脉回流管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再循环。三、ECMO运行过程中出现引流端负压增加、管路抖动、流量急剧下降或不稳定、氧饱和度下降等时,应常规行下腔静脉和ECMO导管超声检查当患者血容量不足、下腔静脉塌陷、引流管移位,与下腔静脉贴壁或引流端血栓形成时,易因引流不畅而呈现引流端负压增加、管路抖动、流量急剧下降或上下起伏不稳定、氧饱和度下降等时,应常规应用超声检查剑突下下腔静脉和ECMO引流管,快速确定容量状态、引流管位置及尖端血栓等问题,指导液体治疗、调整导管位置及抗凝等治疗斑。ECMO运行过程中氧饱和度下降亦可能与回流管尖端移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症 超声 体外 膜肺氧合 ECMO 管路 管理 中的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