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
《宜宾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宜宾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红茶是世界上产量最高、消费区域最广、国际贸易量最大的茶类,主要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其中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类。四川工夫红茶(简称“川红工夫”或“川红”)与久负盛名的“祁红”“滇红”并称为中国三大工夫红茶,是我国重要的茶叶品类。四川产茶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茶的古老茶区之一。宜宾市是四川省主要产茶区,茶叶经贸、红茶出口历史悠久,发展红茶产业具有独特优势。1、宜宾市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四川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省。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川茶产业发展。202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精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的意见(川办发(
2、2022)78号),明确加大“川红工夫茶”等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力度;2023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等6个部门印发川茶品牌提升行动方案(川农发202337号),明确构建以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天府龙芽”为统领、“三山一早一红”等地方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干、知名茶企品牌为支撑的川茶品牌体系,四川红茶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宜宾作为川红原产地及集中发展区,近年来,紧紧围绕四川省“加快精制川茶产业发展、打造千亿产业”战略部署,将茶产业纳入现代农业“5+2”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优质红茶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1、产业初具规模2023年宜宾市茶园面积8.67万公顷,红茶产量1.74万吨,占四川省
3、红茶产量80%左右。近年来,宜宾推动了五粮液集团与川红集团强强联手,以国资为纽带引领全市红茶产业发展,带动全市20余家重点红茶生产企业创新发展。红茶主产县(区)筠连县、高县发展迅猛,多次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筠连县入选省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被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四川红茶第一县”称号,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认定为全国首批十个红茶重点产区之一,筠连县川红特色小镇(巡司镇)经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特色小镇”。2、品牌体系完善成功注册了“川红工夫”“筠连红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纳入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名录;2018年,川红工夫被国际茶叶委员
4、会授予“世界名优红茶”称号;2019年,川红工夫被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评为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川茶业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2022年,川红工夫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品牌。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联动发展,川茶集团、早白尖茶业等企业研制了“叙府金芽”“贵妃红”“酒都红”“仙雾凤茗”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红茶产品,川红集团的“红贵人”和醒世茶业的“黄金白露”等红茶产品成为“四川十大名茶”“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有力促进了全市红茶产品的品牌化可持续发展。3、科技支撑赋能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成宜宾学院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9个,基
5、于宜宾本地茶树品种资源开展“川红工夫”红茶单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科研项目。围绕全市现代农业“5+2”产业发展需求,组建茶产业科技特派团,服务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成功选育了天府红1号、天府红2号两个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启动振兴川红工夫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发布川红工夫红茶团体标准。2、存在的问题1、茶树资源保护开发不够宜宾市有3000多年种茶历史,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四川中小叶群体种、早白尖群体种等地方品种栽种历史悠久,但近5年仅选育了“乌蒙早”、“宜早1号”、“天府红1号”和“天府红2号”4个省级茶树新品种,且推广面积有限。同时,对本地优异单株和古树茶资源的筛选、鉴定等研究较少,
6、对适制红茶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足,生产上多以嘉茗1号、福鼎大白茶等品种为主,导致传统四川工夫红茶“橘香持久、鲜醇爽口”的品质特征不突出,同质化较为严重。2、主体带动能力不足宜宾茶产业虽有川红集团、醒世茶业等主营红茶的企业带动,但拓市场、强品牌、谋发展的意识还有待加强,部分企业因前期投资不当、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原因,陷入发展瓶颈,多数企业对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重视不够,“小富即安”的思想较为严重。宜宾本地生产的红茶产品主要作为福建、安徽等外地企业的原料或半成品茶,被“贴牌”外销,规模化、品牌化茶企较少。红茶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缺乏行业领军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有限。3、品牌影响有限20世纪90年代
7、,由于世界格局的改变、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内体制改革等因素,造成红茶出口困难,对宜宾红茶生产影响较大,宜宾红茶逐渐在国内外市场失去影响力。宜宾市从2008年开始举办中国宜宾早茶节,重点发展绿茶产业。同时当地红茶品牌打造以政府部门为主,企业宣传投入有限,再加上品牌宣传缺少专业化营销服务机构支撑,对红茶文化挖掘不够。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参加评优评先力度不足,导致红茶产品品质特点挖掘不够、优势总结不到位、宣传覆盖面有限。4、销售渠道不畅宜宾红茶有良好的传统消费市场,但营销手段相对单一,销售体验店、直营店、连锁店、网店发展不足。虽建设有筠连川南国际茶城、高县长江源国际茶贸城两个茶叶市场,但
8、尚未能形成带动效应。营销推广不深入,通常以参加展会、推介会等形式开展“游击式”营销,持续、系统性推广不够。线上营销渠道建设不够完善,部分茶企未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红茶产品品类较为单一,缺乏独特性,导致市场认可度有限,红茶品牌价值无法高效传递。5、要素保障有待加强由于四川省茶叶深加工起步较晚,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和茶文化产品少,茶叶的综合利用价值仅为40%左右,宜宾市红茶产业也面临创新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滞后等问题。同时,红茶企业在科技、市场、外贸、管理等方面缺乏相应的人才,面临着招人难、留人难的局面。3、推动红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夯实种业根基,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打造宜宾红茶“芯片”,优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宜宾 红茶 产业 发展 现状 对策 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