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化解与融资平台改革转型.docx
《地方债务化解与融资平台改革转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债务化解与融资平台改革转型.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地方债务化解与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摘要地方债务化解主要是化解融资平台有息债务,从根本上应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本文基于笔者前期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首先分析其债务持续扩张的底层逻辑,然后阐述债务化解与融资平台改革转型的协同关系,最后尝试将转型策略细化为多维分类、渐进分步与迭代分形。关键词:地方债务化解、融资平台、金融势能、改革转型2024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强调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
2、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根据财政部官网数据测算,地方法定债务的负债率由2017年的19.5%上升至2023年的32.3%,总体风险可控。化解地方债务主要是化解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时红秀和王薇,2024)o由于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具体表现为工具依赖、风险积聚和转型挑战(徐军伟和毛捷,2024),所以需要在债务化解过程中,协同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从而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地方债务的逻辑10余年来,融资平台不论是公司数量还是举债规模均持续增长(毛捷等,2024)O融资平台贯穿于地方财政与金融之中,是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关联的重要领域。在地方债务治理不
3、断规范、趋严的背景下,融资平台债务持续扩张的原因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尝试阐释融资平台产生以及大力举债的底层逻辑,以期深刻把握融资平台债务问题。(一)投融资刚需基于笔者近年来对地方债务的研究和实地调研,发现地方政府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三对矛盾。一是地方政府基于发展责任的投资刚需与当期财力有限的矛盾。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典型表现是通过政府投资提供大量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对投资支出有刚性需求。而地方政府当期获得的税收收入与土地出让收入,或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投资支出需求。二是产业招商、资本招商与固化债务思维之间的矛盾。地方政府在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同
4、时,还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建设产业园区,进行产业招商和资本招商。但是,地方政府在工作中更多运用债务思维,而不能充分利用权益性工具吸引、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当地产业发展之中。三是大民生与大保障之间的矛盾。近年来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不少基层财政收入减少,而民生等刚性支出压力不减,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压力加大。同时,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民生工作需要持续加大投入,要求地方政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面对三对矛盾的挑战,借助融资平台举债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财政的资金约束,调动更多的财政性资源和经济资源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履行重大民生和社会责任等。借助融资平台举债融
5、资是地方政府在我国特定经济发展阶段的一种应对策略。(二)投融资体制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为借助融资平台举债,会调动各类财政性资源打造满足金融规则的金融资产端,以实现对金融资源的间接配置。作为公司法人主体,融资平台举债融资的实现方式主要依赖市场手段,而一旦依赖市场手段,部分金融机构可能基于避险、增值诉求,协同融资平台联合政府信用,造成债务规模的非理性膨胀。此外,地方政府能够借助融资平台有效实现对金融资源的间接配置,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普遍偏好政府信用。换言之,投融资体制体现了债务化解和融资平台改革转型的关系,需要各方共同面对。(三)工具依赖政府投融
6、资体制决定了融资平台的工具属性。在我国政府投融资体制下,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工具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一是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施行之前,地方政府不能通过举债完成政府投资,但借助融资平台举债又未受明确限制。二是项目建设的总投资由项目单位的自有资金(即资本金)和债务融资共同构成,关键是要求项目单位自筹一定比例的资本金,这关乎项目投资的起点和杠杆问题。三是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明确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代建制方式,进行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建设,而代建制也逐渐成为融资平台典型的经营模式。统筹存量债务化解与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化解地方债务并不是被动地
7、化解即将到期的债务本息,需要基于系统思维,统筹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与借助增量债务发展。一是明晰各类地方债务治理的制度政策,在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过程中保持底线、不踩红线;二是通过化解存量债务,为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腾挪空间、创造条件;三是借助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从根本上化解地方债务,重塑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一)化解存量债务是改革转型的前置条件在融资渠道逐渐收窄、融资合规要求趋严的背景下,每年到期的还本付息额度造成融资平台净融资规模增长有限。净融资额是融资平台实施增量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是维持正常运营与市场化业务拓展的重要保障。大规模存量有息债务不利于推进增量投资与市场化业务。一是还本付息压力造
8、成融资平台疲于应对借新还旧,促使融资平台不断地包装融资项目以期获取更多的融资资金,挤占了其实施市场化转型的有限资源。二是在存量有息债务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融资平台的新增授信额度会受到明显影响,不能满足其新增净融资的需求。三是融资平台缺乏增量资金以投向拟转型的市场化项目或业务,不能有效推进市场化边际转型。在化解存量债务的同时,融资平台还需负重前行,充分利用增量的利润和现金流化解存量债务。以新发展理念切实推进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资产优势与项目经验,积极借助跨周期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力量,有效整合关联市场业务。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使市场优势(技术、人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方 债务 化解 融资 平台 改革 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