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成本分析.docx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成本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成本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成本分析技术路线:固液混合向全固态渐进式发展,多路线并行固态电池技术路径从固液混合电池向全固态电池渐进发展。现阶段固态电池体系包含部分液态电解质以取长补短。而技术发展过程中将逐渐减少液体,从混合固液电池最终迈向无液体的全固态电池。A1:竹电”统会电函1)固液混合是固态和液态的结合。市场上存在的半固态电池、同液混合电池、准固态电池、果冻电池、凝聚态电池(凝胶电解质)均属于固液混合电池。相对现有电池体系,固液混合电池主要变化在于电芯中液体含量的减少,其液体质量占比下降至-10%,通过在固态电池中增加液体界面改性剂,改善全固态电池界面接触难题,液体电解液吸附固定于电池材料空隙中,不
2、容易流动、参与副反应。2)全固态电池中不存在液体组分。三大体系各有优劣,全固态锂电池短期内难以得到规模化推广聚合物、氧化物、琬化物是目前固态电池三大类固体电解质.这三类固态电解质仍存在技术分歧,三大体系各有优势I1)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率先实现应用,但存在电导率低、能量密度低的致命问题;2)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综合性能好,LiP0薄膜型全固态电池已小批量生产,非薄膜型已尝试打开消班电子市场,但成本过高;3)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电导率最高,研究难度最高,开发潜力较大,如何保持高稳定性是一大难题。聚合物电解质:柔韧性好易加工,可通过交联、共混、接枝、添加增塑剂来提高电导率。聚合物电解质主要采用的聚合物基底有P
3、EO、PAN、PVD卜,、PA、PEC.BPC等,主要采用的锂盐有LiPF6、LiFS1、LiTFSl等。聚合物电解质制备简单,柔韧性好,加工性强,11J用于柔性电/产品或非常规形状的电池,与正负极物理接触好,且工艺和现有的锂电池比较接近,易通过现有设备的改造实现在电池中的量产使用。但是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广电导率普遍很低,最常见的PEO基聚合物电解质还存在氧化稳定性差,只能用于LFP正极的问题。通过多种聚合物交联、共混、接枝,或添加少量增塑剂可以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原位固化可以将聚合物电解质与正负极的物理接触提升到液态电池的水F,小对称电解质的设计可以扩宽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
4、氧化物电解质,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和空气稳定性好、电化学窗口宽.氧化物电解质可以分为晶态和非晶态,常见的晶态氧化物电解质有钙钛矿型、LlSICON型、NASlC0型和石榴石型。氧化物电解质耐受高电压,分解温度高,机械强度好,但是室温离广电导率较低,和正负极固固界面接触差,且通常厚度较厚,大大降低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通过元素掺杂、晶界改性,氧化物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可以提高。控制晶体体积和增加聚合物涂层可以改善辄化物电解质与正负极的界面接触。通过溶液/浆料涂覆法可制成超薄固态电解质膜。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电导率高,延展性好,可以通过掺杂、包覆提高稳定性.硫化物电解质目前主要有玻璃、玻璃陶瓷和晶体三种
5、形态。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电导率高,可以做到接近液态电解质,且硬度适中、界面物理接触好、机械性能良好,是固态电池重要的备选材料。但是,硫化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窄,与正负极的界面稳定性较差,且对水分非常敏感,与空气中的微量水即可发生反应,释放有毒的硫化氢气体,生产、运输、加工对环境要求很高。掺杂、包覆等改性手段可以稳定硫化物和正负极界面,使其适配于各类正负极材料,乃至应用在锂硫电池中。固液混合电池电解质路线已形成初步共识。1)固液混合电池主要采用氧化物与聚合物熨合电解质,已有量产。聚合物体系可卷对卷生产,量产能力最好,但离子导电率最低;而氧化物体系相对来说离子电导率更高,但更“脆”,两者结合正好优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态 电池 技术 路线 成本 分析
